[发明专利]嘈杂环境下语音输出接收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5457.9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8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段升顺;李颖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10L19/008 | 分类号: | G10L19/008 |
代理公司: | 32204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处理模块 语音获取模块 语音接收模块 语言信号 语音信号 嘈杂环境 模拟信号转换 模数转换单元 语音传输模块 语音输出模块 麦克风 传输 解码 收音 传输模块 接收设备 路由传输 数字信号 压缩编码 语音输出 振动信号 传统的 鲁棒性 信噪比 输出 传递 说话 转换 语言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嘈杂环境下语音输出接收设备,包括:语音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说话时喉结的振动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语音处理模块,接收所述语音获取模块传输的电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单元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压缩编码;语音传输模块,将语音处理模块处理后的语言信号进行路由传输;语音接收模块,接收音传输模块传输的语言信号,并对其进行解码,得到准确的电信号;语音输出模块,接收所述语音接收模块传递的电信号,处理并输出语言。本发明与传统的以空气为介质的麦克风获取语音信号相比,极大的提高了嘈杂环境下语音信号的信噪比,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和鲁棒性;成本远,灵活性更高,易于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电子及无线语音通信传输技术,具体涉及到一种嘈杂环境下高精度语音输出接收设备。
背景技术
自从19世纪贝尔发明电话,人类步入了通信时代的大门。迄今为止,语音通信技术已经经历过从有线到无线的转变,经历过20世纪初的模拟交换机技术;20世纪70年代的电路交换技术;20世纪末基于IP技术的NGM融合网,其基于分组网络,以IP技术建立承载网,实现呼叫控制和承载的完全分离;以及21世纪初的VoIP技术,其将模拟的语音信号经过压缩和封装后,以数据封装的形式在IP网络环境中进行语音信息的传输。
目前这些技术都从数据传输的角度增加语音传输的时效性和准确率,比如更高的宽带速率,革新性的传输技术,以及新的软件压缩-解压缩算法来降低传输过程中语音信号的破损度。显然,在嘈杂环境下,语音的接收和获取都会与环境噪声产生耦合效应,使得通过传统的麦克风接收到的语音信号会极大的掺杂其他环境噪音,尤其在极端嘈杂的环境下,真正的语音信号会被环境噪音完全淹没,这在现有的语音传输技术上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而,众所周知,人在说话时,喉结会产生有规律的振动,更有趣的是,这种振动不会受到环境噪音的影响,通过将柔性电子皮肤式传感器贴合在喉结部位,获取说话时的传感器输出信号,传递给相应的语音处理和传输模块,将为嘈杂环境下高精度语音输出接收提供全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嘈杂环境下高精度语音输出接收设备,以解决嘈杂环境下语音获取极易受环境影响,获取精度低的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嘈杂环境下语音输出接收设备,包括:
语音获取模块,包括贴合在脖子部位的柔性电子皮肤式传感器,用于获取说话时喉结的振动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语音处理模块,与语音获取模块通信连接,内置有模数转换单元,接收所述语音获取模块传输的电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单元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压缩编码;
语音传输模块,将语音处理模块处理后的语言信号进行路由传输;
语音接收模块,接收音传输模块传输的语言信号,并对其进行解码,得到准确的电信号;
语音输出模块,与语音接收模块连接,内置数模转换单元、信号放大单元和发声单元,接收所述语音接收模块传递的电信号后,通过数模转换单元将数字信号转换成人耳能听懂的模拟信号,通过信号放大单元将模拟信号进行放大,之后发声单元接收放大后的信号并输出语言。
进一步的,所述语音获取模块包括蓝牙模块,所述语音获取模块和语音处理模块采用蓝牙无线传输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语音获取模块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与所述柔性电子皮肤式传感器、蓝牙模块分别电连接;人说话时,引起喉结振动,柔性电子皮肤式传感器产生相应的电输出信号,蓝牙模块获取柔性电子皮肤式传感器输出的模拟电信号,编码为数字信号之后在电源模块的供电下传输给语音处理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电子皮肤式传感器为压容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摩擦电式传感器或压电式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语音接收模块和语音输出模块采用电连接或无线蓝牙传输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54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