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对比在土体局部非连续状态下电渗减黏效果的测定装置与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65720.4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6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马天龙;黄琳;刘鹏;黄荣聘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2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龙***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对比 局部 连续 状态 下电渗减黏 效果 测定 装置 测试 方法 | ||
1.一种用于对比在土体局部非连续状态下电渗减黏效果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比在土体局部非连续状态下电渗减黏效果的测定装置,由玻璃筒(1)、吊环(2)、限位块(3)、木架(4)、微型摄像头(5)、接线木塞(6)、吊带(7)、电极贴片(8)、凹型导电槽(9)、通电线(10)、导电插头(11)、土体(12)、土箱(13)、电源(14)、电极板(15)和拉力计(16)组成;
所述玻璃筒(1)上部距顶端2cm处对称设置4个吊孔,吊孔内插入4个接线木塞(6),吊环(2)与接线木塞(6)通过耐高温的吊带(7)连接;玻璃筒(1)采用透明玻璃材质,便于微型摄像头(5)透过玻璃筒(1)观察土体(12)在电渗作用时的变化情况;
所述限位块(3)由环氧树脂胶固定于玻璃筒(1)中部,距顶端6cm处;
所述木架(4)中心留有中心圆孔,便于通电线(10)两端的导电插头(11)连接凹型导电槽(9)和电源(14)负极;同时木架(4)上留有四个缺口,避免木架(4)在玻璃筒(1)中下压时触碰接线木塞(6);
所述木架(4)上对称布置4个微型摄像头(5),能够观测并记录整个电渗过程中,玻璃筒(1)底面半圆柱下方土体(12)表面的水和土的变化情况;
所述玻璃筒(1)底部对称布置条形电极贴片(8),电极贴片(8)通过环氧树脂胶固定于玻璃筒(1)底部;
所述凹型导电槽(9)设置于玻璃筒(1)内部,与电极贴片(8)通过导线相连,连线处的玻璃筒(1)上设有圆形小孔,方便导线通过;通过设置凹型导电槽(9)和玻璃筒(1)间的内部走线,避免电极贴片(8)从土中走线,减少了对土体(12)的扰动,同时土体制样也更为方便;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电极贴片(8)对称布置在玻璃筒(1)底部,将凹型导电槽(9)固定在玻璃筒(1)内,分别与电极贴片(8)相连;
步骤2:在土箱(13)中配置试验所需的土体(12),在试验过程中,将所述玻璃筒(1)压入到土体(12)中,保证底部玻璃曲面完全与土体(12)贴合;
步骤3:将微型摄像头(5)固定在木架(4)上,将木架(4)从玻璃筒(1)上口处通过接线木塞(6)平缓压入至限位块(3)顶面处;
步骤4:在土体(12)中特定位置上插入电极板(15);将通电线(10)一端的导电插头(11)插入试验所需的凹型导电槽(9),另一端通过木架(4)中心圆孔连接于电源(14)负极,并将电极板(15)连接于电源(14)正极;
步骤5:用吊带(7)连接接线木塞(6)和吊环(2);
步骤6:打开电源(14),在所需电压下通电特定的时间,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微型摄像头(5)观测并记录玻璃筒(1)底面下方土体(12)表面的水和土的变化情况;在通电完成后,用拉力计(16)拉升吊环(2),使玻璃筒(1)与土体(12)分离,观测拉力计(16)所显示数值最大值即为黏附力值;并且通过对比不同位置的电渗作用下土体(12)黏附力值的差异,用以研究局部非连续空间对土体的电渗减黏效果的影响,分析土体非连续状态诱使电渗作用下水分迁移路径的改变规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通电线(10)一端的导电插头(11)选择其中一个位置的凹型导电槽(9)作为连接,方便直接测量不同位置电极贴片(8)的电渗减黏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于玻璃筒(1)底部在土体(12)中存在局部不连续空间,在玻璃曲面底对称布置电极贴片(8),便于研究局部非连续空间对土体的电渗减黏效果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57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