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逾期事件的回款催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66974.8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7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邱景诚;朱预立;李铁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上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2 | 分类号: | G06Q40/02;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周书敏;张振军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逾期 事件 催收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一种逾期事件的回款催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逾期事件的回款催收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逾期事件中与贷款人相关的所有电话号码;目标逾期事件指超过贷款日未按时还款的事件;获取目标逾期事件的每个电话号码对应的历史联系信息;基于目标逾期事件的每个电话号码对应的历史联系信息,采用贡献度预测模型预测每个电话号码的贡献度,贡献度指电话号码对目标逾期事件的回款帮助程度;贡献度预测模型基于回款金额以及电话号码拨打数目均满足设定条件的优秀催收员所对应的历史逾期事件作为训练样本训练得到;基于目标逾期事件的每个电话号码的贡献度确定回款催收的电话号码的拨打顺序。采用上述方案,能够提高回款催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信息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逾期事件的回款催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消费金融、小额贷款、点对点(Peer-To-Peer,P2P)网络贷款等借贷行业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国内的征信制度仍有许多缺陷,导致逾期坏账率居高不下。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相较于前端的风控系统着重于甄别用户的优劣,后端的催收模块则更注重于借出后如何优化用户的回款率情况。现在的催收主要是针对已经逾期的客户,通过短信、打电话以及外访等形式将已经拖欠的款项追回。
用户在借款时通常需要留下本人联系方式及紧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一旦用户逾期,催收员则会拨打号码提醒用户还款以免产生逾期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实际业务中,每个催收员每天都会被指派大量的事件,通常催收员对每个事件所有可见的联系电话进行电话提醒,然而,这种催收方式的回款催收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回款催收效率较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逾期事件的回款催收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逾期事件中与贷款人相关的所有电话号码;所述目标逾期事件指超过贷款日未按时还款的事件;获取所述目标逾期事件的每个电话号码对应的历史联系信息,所述历史联系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贷款人的电话号码与紧急联系人的电话号码之间的联系频率、所述贷款人的电话号码与所述紧急联系人的电话号码之间的联系时间点、每个电话号码被催收的频率、每个电话号码被催收的时间点、每个电话号码被催收时的接通情况、每个电话号码被催收时的反馈信息;基于所述目标逾期事件的每个电话号码对应的历史联系信息,采用贡献度预测模型预测所述每个电话号码的贡献度,所述贡献度指电话号码对所述目标逾期事件的回款帮助程度;所述贡献度预测模型基于回款金额以及电话号码拨打数目均满足设定条件的优秀催收员所对应的历史逾期事件作为训练样本训练得到;基于所述目标逾期事件的每个电话号码的贡献度确定回款催收的电话号码的拨打顺序。
可选的,在预测得到每个电话号码的贡献度之后,还包括:按照所述每个电话号码的贡献度对所述目标逾期事件中的所有电话号码进行排序。
可选的,采用如下方式构建所述贡献度预测模型:获取训练样本集中每个训练样本中与贷款人相关的所有电话号码、所有电话号码的拨打信息以及每个电话号码对应的历史联系信息;其中,所述每个训练样本均为超过还款日未按时还款的事件;所述训练样本集中的训练样本均来自于回款金额以及电话号码拨打数目均满足设定条件的优秀催收员所对应的历史逾期事件;获取所述每个训练样本中的逾期事件的催收成功情况;基于所述每个训练样本中与贷款人相关的所有电话号码、所有电话号码的拨打信息以及每个电话号码对应的历史联系信息、所述每个训练样本中的催收成功情况,训练得到所述贡献度预测模型。
可选的,采用如下任一种算法训练得到所述贡献度预测模型:逻辑回归算法、决策树算法、随机森林算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上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上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69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