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玻璃强纤维布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7051.4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6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原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水素水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C03B37/022;C03C25/1095;C03C25/26 |
代理公司: | 32293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纤维原丝 玻璃纤维布 玻璃纤维 过渡容器 树脂复合 包胶层 树脂包 有效地 树脂 胶层 玻璃原料 分层现象 加热融化 冷却处理 树脂胶层 液态流体 增强玻璃 强纤维 延伸率 成纱 穿经 加捻 整经 坩埚 制备 凝固 融化 穿越 引入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增强玻璃强纤维布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玻璃原料在坩埚内融化,制成玻璃纤维原丝;步骤b、将树脂进行加热融化以形成液态流体胶,并引入到过渡容器内;步骤c、玻璃纤维原丝穿越过渡容器;步骤d、将经过步骤c处理后的玻璃纤维/树脂复合丝进行冷却处理,使得树脂形成凝固态包胶层;步骤e、加捻成纱、整经、穿经,将玻璃纤维/树脂复合丝织造成型玻璃纤维布。包胶层的厚度值不超过1/5D玻璃纤维原丝直径。这样一来,有效地杜绝树脂胶层分层现象的发生。另外,通过对树脂包胶层厚度的限定,保证了树脂包胶层和玻璃纤维原丝具有一致的延伸率,确保两者的结合强度,有效地提高了玻璃纤维布的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纤维布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强玻璃强纤维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具有绝缘性好、耐热性强以及抗腐蚀性能好等特点。为了增强其结构强度,传统的玻璃纤维在制备时首先将玻璃原料拉丝,而后捻线、整经、穿经,编织成布状,最后将树脂胶固化成型于玻璃纤维布上,即两者仅借由表面进行结合。然而,经过实际拉伸试验验证,树脂胶层对玻璃纤维布机械性能的提高极为有限,一般低于30%。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在同时受拉状态下,玻璃纤维原丝和树脂胶层具有不同的延展率,且两者差异值较大,从而极易导致两者发生分层现象或树脂胶层提前受损现象。因此,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强玻璃强纤维布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增强玻璃强纤维布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玻璃原料在坩埚内融化,通过漏板拉制成玻璃纤维原丝;
步骤b、将树脂置入加热容器,随后进行加热融化以形成液态流体胶,并引入到过渡容器内;
步骤c、玻璃纤维原丝穿越过渡容器,在此过程中,液态流体胶沿着玻璃纤维原丝的周向进行粘附、包裹以形成包胶层;
步骤d、将经过步骤c处理后的玻璃纤维/树脂复合丝进行冷却处理,使得包胶层为完全凝固状态;
步骤e、将经过步骤d处理后的玻璃纤维/树脂复合丝加捻成纱、整经、穿经,而后织造成型玻璃纤维布。
上述玻璃纤维原丝的直径为D,D控制在5μm-30μm;包胶层的厚度不超过1/5D。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增强玻璃强纤维布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a1:在玻璃纤维原丝的外表面涂覆浸润剂,以利于其自身成型;该步骤a1设置于上述步骤a和步骤b之间。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增强玻璃强纤维布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a2:借助于表面处理剂将经过步骤a1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原丝进行表面处理,使其表面上形成有化学活性基团。该步骤a1设置于步骤上述a1之后,步骤b之前。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表面处理剂为润滑剂、硅烷类偶联剂、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以及成膜剂的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按照重量比,润滑剂占8%;硅烷类偶联剂占10%;表面活性剂占5%;抗静电剂占2%;成膜剂占75%。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增强玻璃强纤维布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步骤b1:将马来酸酐接枝PS和抗氧剂混入过渡容器内,且搅拌均匀;该步骤b1设置于上述步骤b和所述步骤c之间。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抗氧剂由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以重量比1:3混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水素水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水素水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70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