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兔牙槽骨缺损模型的制备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7492.4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1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雷利红;俞媛媛;陈莉丽;韩佳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 |
代理公司: | 33200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杭丽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骨移植材料 牙槽骨模型 牙槽骨缺损 组织学证据 动物模型 骨质缺损 人牙槽骨 制备动物 规整 标记点 骨性能 无牙区 牙槽骨 影像学 有效地 缺损 构建 颌骨 成功率 应用 标准化 量化 筛选 清晰 重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兔牙槽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利用无牙区制备非穿通性骨质缺损,价格相对低廉,其牙槽骨与人牙槽骨较为接近,用于制备动物牙槽骨模型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本发明建立了一种标记点清晰,边界规整、重复性好、可量化的标准化颌骨缺损模型。造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且易于重复,可以有效地对材料的促成骨性能进行评价,进而为各类骨移植材料的筛选和评价提供可靠的影像学和组织学证据,应用范围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兔牙槽骨缺损模型的制备,以及采用该模型评价骨移植材料促成骨性能的方法。
技术背景
颅颌面外伤、肿瘤、炎症等多种因素可导致牙槽骨缺损,进而出现牙齿松动脱落,影响患者正常口腔功能的发挥,已成为最常见的临床难题之一。随着国人生活水平及医疗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患者寻求牙槽骨缺损修复治疗,以稳固天然牙、容纳种植体、利于义齿修复,恢复牙列功能及面部形态。研发理想的骨移植材料和实现牙槽骨再生日益成为口腔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对于各类新型骨移植材料,动物实验是其应用于临床的必经之路。然而,目前尚缺乏规范化的动物模型用于市场上大量涌现的新型骨移植材料的疗效评价。近年来对骨再生的修复研究已有众多相关动物模型,如颅骨缺损模型、股骨缺损模型、桡骨缺损模型、胫骨缺损模型等。然而,颌骨组织学来源特殊,其他部位的骨缺损模型无法充分模拟颌骨的再生情况。因此,发明适用于牙槽骨缺损的动物模型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关于建立局部牙槽骨缺损动物模型的研究较少,各学者研究时采用的动物种类,以及制备的缺损部位、大小等具体方法各不相同,缺乏统一标准。其中,猴、猩猩、羊、犬、猪等大型动物存在价格高昂,饲养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难以推广造模;小型动物如大鼠因口腔狭小不利操作,造模过程中易发生骨折、窒息乃至死亡,造模成功率低。而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性格温顺,抗感染能力较强,个体适中便于钻孔造模、放置骨修复材料及后期成骨效应研究。根据文献报道,兔上颌骨腭弓弧度较大,黏骨膜较厚且受限于张口度,不宜制作骨缺损。而采用兔下颌骨作为缺损模型时,国内外学者往往选择下颌升支或下颌支的磨牙区。前者在组织学上无法有效模仿牙槽骨缺损,且下颌升支骨壁薄,植骨材料不易固定;后者制备极限缺损时极易损伤牙根,影响动物的咀嚼功能,不利于模拟正常咀嚼下牙槽骨的重建机制。
经文献检索,目前采用兔下颌骨无牙区制备牙槽骨缺损动物模型的方法以及其在骨植入材料的应用评估尚未见专利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兔牙槽骨缺损模型的制备方法,是一种适用于观察临床牙槽骨缺损再生情况的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兔牙槽骨缺损模型的制备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称重和麻醉处理;
(2)将所述新西兰兔侧卧位固定,并在所述兔进行备皮、消毒处理;
(3)颏孔区局麻后,于下颌无牙区,距下颌骨下缘2mm处,垂直牙槽骨面做口外平行切口,逐层钝性分离软组织,暴露术野并剥离骨膜;
(4)利用牙周探针及球钻定位,生理盐水冷却下裂钻制备箱状缺损,从而获得兔牙槽骨缺损模型。
所述新西兰大白兔的体重为2.5-3.0kg,雌雄不限。
所述麻醉处理包括:对所述新西兰大白兔按照3mg/kg的剂量以1%戊巴比妥钠进行耳缘静脉注射;沿颏孔方向以2%利多卡因行局麻。
所述备皮处理的范围为颌下区至咬肌区。
所述切口的长度为1.5cm。
所述缺损的体积为10mm长x 3mm宽x 4mm深。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兔牙槽骨缺损模型用于评价骨移植材料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在获得的兔牙槽骨缺损模型的缺损处植入待测骨移植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74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