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基渗排水盲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71440.4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7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马伟斌;胡京涛;倪光斌;马荣田;肖朝乾;郭小雄;常凯;赵鹏;牛亚彬;柴金飞;许学良;徐湉源;王子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E01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刘华联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基 排水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基渗排水盲沟,包括:底座;可拆卸式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构造成半圆环型的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均布有若干渗水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和所述框架本体之间的波纹管;其中,所述底座的上端面的中部区域设有弧形凹槽,所述波纹管的外壁下部紧贴安装在所述弧形凹槽内,所述波纹管的外壁上部与所述框架本体的内壁紧贴,且在所述波纹管的与所述框架本体紧贴的波谷位置设有通孔,路基内的地下水能够通过所述渗水孔和所述通孔渗透进所述波纹管并排出路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路基排水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路基渗排水盲沟。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中,在路基中需要布设深埋渗排水盲沟以汇集引流地下水来降低地下水位,从而解决路基因地下水引发的路基变形或不均匀沉降的问题。
目前,在高速铁路工程中,通常使用深埋钢筋混凝土管或打孔双壁波纹管,且上部使用反滤层、过滤层回填的方式来进行路基基底渗排水。然而,这些渗排水方式仍然存在一些缺点。例如,现有的渗排水结构复杂、组成材料繁多、施工成本过高、施工质量不可控等。此外,常见的渗排水方式的支撑结构有空谷,其支撑性能差,会造成吸水材料受压力变形,且其安装施工困难,人工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针对如上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路基渗排水盲沟。该路基渗排水盲沟能够在简化结构的基础上,提高路基渗排水盲沟的支撑性能,增强其结构强度,并能够简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施工成本。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基渗排水盲沟,包括:底座;可拆卸式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构造成半圆环型的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均布有若干渗水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和所述框架本体之间的波纹管;其中,所述底座的上端面的中部区域设有弧形凹槽,所述波纹管的外壁下部紧贴安装在所述弧形凹槽内,所述波纹管的外壁上部与所述框架本体的内壁紧贴,且在所述波纹管的与所述框架本体紧贴的波谷位置设有通孔,路基内的地下水能够通过所述渗水孔和所述通孔渗透进所述波纹管并排出路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框架本体的环向端部设有截面形状为梯形的安装部,在所述底座的上端面的对应区域横向对称设有能够与所述安装部适配的阴槽,所述框架本体通过所述安装部适配安装在所述阴槽内而与所述底座连接为一体。
在所述框架本体与所述波纹管之间设有透水层。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框架本体的内表面设有环向加强筋,所述环向加强筋沿纵向均匀开分布。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若干所述渗水孔在环向上的间距为处于1.8-2.2cm的范围内,在纵向上的间距为处于3.6-4.4mm的范围内,且纵向相邻的环向上的所述渗水孔错开分布,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渗水孔的直径为1.0-1.4cm。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波纹管的纵向两端分别设有相适配的扩口和插口,纵向相邻的所述波纹管通过所述扩口和所述插口适配安装形成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波纹管采用双壁波纹管,且在所述双壁波纹管的内壁涂有疏水涂层。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框架本体的外壁面依次覆盖有土工布层和防护格栅层。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框架本体采用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塑料制成,所述底座采用聚氯乙烯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之处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14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