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横竖双条码快递面单及其扫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2305.1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9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周韶宁;周少华;王维;夏凡甜;杨龙彬;方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百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6 | 分类号: | G06K19/06;G06K7/14;B42D25/20;G09F23/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 33256 | 代理人: | 方东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横竖 条码 快递 及其 扫描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物流信息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横竖双条码快递面单及其扫描系统,包括面单本体,于面单本体上设置有竖条码,竖条码的长度方向沿着面单本体打印时的传输方向设置,本发明的一种横竖双条码快递面单及其扫描系统,如果条码打印机的打印头出现故障,就会造成对应方向有打印缺损的现象,简称打印断针;打印机一旦断针势必会造成对应方向产生一条没有打印的竖白线;而当竖条码的长度方向沿着面单本体打印时的传输方向设置时,因为打印断针而产生的竖白线能够沿竖条码的长度方向设置,因此不会对竖条码的识别造成影响,从而提升快递面单的条码识别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横竖双条码快递面单及其扫描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网购快递包裹每年约30%的增长率,相应的快递电子打印面单也是井喷式增长。由于快递面单对地址单号信息的保护性强且相对统一规则,目前应用最广,其中大部分快递面单条码更倾向于采用横向条码的形式。如公开号为CN101044662的中国发明就是类似的一种条码。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快递行业绿色环保的日益重视及政策引导,近年来纸质原材料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所以控制包裹面单的质量和成本已然成为每个快递企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的面单条码设置及识别方法如下:
1、面单采用横向打印的条码进行自动化识别;
2、面单采用二维码进行自动线过滤识别。
包裹面单自动扫描分拣的大致流程如下:分拣设备开机运行后,需要分拣的包裹会面单朝上放置于分拣设备上方,然后通过扫码相机来拍照扫描识别面单上的条码,获得单号对应的格口编码信息,随后送至相应的格口位置掉落。目前所有自动线都必须通过扫描面单条码来识别包裹的目的地,才能将包裹落入正常格口,否则就掉落到异常口,需要人工再次分拣,这部分未成功识别条码的包裹对设备分拣效率影响是非常大的,未识别条码包裹越多,效率越慢,因此条码正常识别率(与之相反的就是无码下架率,即未识别到包裹条码而将包裹从异常口落下的比例)对设备分拣效率及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包裹面单而言,条码的长度、疏密度、清晰度、对比度、完整度都会影响扫码相机对它的识别率,相机扫码是根据条码的不同粗细黑线及其间距来转化成相应的单号,如果中间有缺损等情况,就会造成识别错误或者无码识别的问题。由于条码打印机的打印头都是固定朝某一方向进行打印,因此如果打印头出现故障,就会造成对应方向有打印缺损的现象,简称打印断针。打印机一旦断针势必会造成对应方向条码的黑色线条有未打印的白线痕迹,如果将这些断针的对应单向条码面单的包裹进行自动分拣,只会增加无码下架率。因此,现有的快递面单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横竖双条码快递面单,能够有效提升快递面单条码识别质量,从而实现条码识别率的最大化。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横竖双条码快递面单,包括面单本体,于面单本体上设置有竖条码,面单本体上还设置有横条码,横条码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竖条码的长度方向,竖条码的长度方向沿着面单本体打印时的传输方向设置;定义竖条码的长度方向上包括前端和后端,打印时,前端和后端形成的连线方向为面单本体打印时的传输方向,从前端先后顺序打印到后端再传输出。
采用上述方案,如果条码打印机的打印头出现故障,就会造成对应方向有打印缺损的现象,简称打印断针;打印机一旦断针势必会造成对应方向产生一条没有打印的竖白线;而当竖条码的长度方向沿着面单本体打印时的传输方向设置时,因为打印断针而产生的竖白线能够沿竖条码的长度方向设置,因此不会对竖条码的识别造成影响,从而提升快递面单的条码识别率;于面单本体上设置横竖双条码,如果某一方向打印头出现断针,则对另一方向的条码没有任何影响,另一方向条码依旧可以进行自动识别分拣;同时,以竖条码为主识别条码,横条码起到辅助作用,既能保证快递面单的识别率,又能通过横条码保留现场人工扫描的习惯,便于人工进行分拣,适应性更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百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百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23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