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挖孔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2460.3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8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刚;徐福田;王妍;徐俊娥;王纪威;李振华;高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15/04 |
代理公司: | 11710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中鹤 |
地址: | 10001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孔 壁板 钢架 开挖 人工挖孔 浇注 护壁 分段 混凝土 混凝土浇注 结构一致性 一次性成型 初期支护 防水结构 分段设置 骨架主体 护壁结构 加固结构 内壁连接 钢筋笼 时间段 圆环状 圆筒状 内壁 围合 圆环 施工 | ||
1.一种人工挖孔桩结构,包括自上而下分段开挖的桩孔(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孔(1)的内壁自上而下分段设置有护壁(2),所述护壁(2)包括圆筒状的壁板(21),所述壁板(21)的外侧与所述桩孔(1)的内壁连接,所述壁板(21)的内侧连接有圆环状的钢架(22);所述壁板(21)为多个圆弧段(211)围合构成,所述钢架(22)拆分为多段与多个所述圆弧段(211)的内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型固定件(23),所述圆弧段(211)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U型固定件(23)穿过相邻两个所述圆弧段(211)上的安装孔与所述桩孔(1)的内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板(21)均等分为四个圆弧段(211),任意两个所述圆弧段(211)上的钢架(22)之间连接有加固杆(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浆管(3),所述圆弧段(211)上均匀开设有让所述注浆管(3)穿过的注浆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3)的端口配合连接有封堵帽(31),所述钢架(22)与所述注浆管(3)的外露部分连接,相邻两个钢架(22)通过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3)的端口外周连接有螺母(32),所述螺母(32)与所述钢架(22)抵触连接。
7.一种人工挖孔桩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待施工的桩孔(1)的孔口处开挖土体,逐层分段向下开挖;
B、开挖完第一段桩孔(1)之后,将圆弧段(211)从孔口吊挂下放,先将圆弧段(211)与桩孔(1)的内壁临时固定,待下一段圆弧段(211)吊挂下放时,U型固定件(23)穿过安装孔使得相邻的两个圆弧段(211)连接,同时将圆弧段(211)与桩孔(1)的内壁连接,最终完成壁板(21)的固定;
C、随后将钢架(22)对应与圆弧段(211)连接,任意两个圆弧段(211)上的钢架(22)之间连接有加固杆(24),加固杆(24)围合的空间留有足够的施工区域便于工具运输及人员通过;
D、进行下一段桩孔(1)的开挖,重复步骤B、C安装壁板(21)、钢架(22)、U型固定件(23)及加固杆(24),上下两段相邻的两个圆弧段(211)也通过U型固定件(23)连接,且上下两段相邻的两个圆弧段(211)错位布置;
E、直至桩孔(1)全部开挖完毕,对桩孔(1)进行浇注,在浇筑过程中不断振捣排出空气,一次性成型人工挖孔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如下内容:在安装壁板(21)之前,对桩孔(1)的内壁喷射混凝土,随后安装圆弧段(211),混凝土凝结使得圆弧段(211)与桩孔(1)的内壁预先固定连接,在安装完壁板(21)之后,对相邻的两个圆弧段(211)的接缝处喷射混凝土,在步骤D中对上下两段相邻的两个圆弧段(211)的接缝处也喷射混凝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还包括如下内容:安装完壁板(21)后,自圆弧段(211)上的注浆孔斜向下打入注浆管(3),注浆管(3)呈环形分布在桩孔(1)的内壁,通过注浆软管将注浆管(3)与注浆泵连接,开始注浆,注浆完成后采用封堵帽(31)将注浆管(3)的端口封堵,随后将钢架(22)挂设在注浆管(3)的外露部分,开始紧固螺母(32),钢架(22)的钢筋杆被注浆管(3)和螺母(32)构成的夹角紧紧卡住,随后将多段钢架(22)连接为一个整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括如下内容:对待施工的桩孔(1)的孔口处进行场地清理,对桩孔(1)的孔口处进行测量定位,并在桩孔(1)的孔口处设置混凝土护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246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回收预应力钻孔灌注围护桩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振动锤一体化施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