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用涂碳铝箔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73954.3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6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筱烨;张劢;瞿诗鹏;吴彬杰;杨德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4/04;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修斯文;蔡学俊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南***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用涂碳 铝箔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用涂碳铝箔及其制备方法,该涂碳铝箔由外向内依次为聚多巴胺层、改性导电涂层、聚多巴胺层和铝箔,其中,所述改性导电涂层是以环化聚丙烯腈(C‑PAN)改性的导电碳材料为原料制成。本发明利用C‑PAN链中的π键能提高导电碳材料电子导电率的特性,以提高涂碳铝箔的导电性;而在铝箔表面涂覆形成的聚多巴胺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导热性与粘结性,有利于提高涂碳铝箔的耐腐蚀性、散热性,并可提高导电涂层与活性物质、铝箔的粘结性。因此,本发明制备的涂碳铝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腐蚀性、散热性和粘结性,可广泛应用在锂离子电池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用涂碳铝箔。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大、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广、无记忆效应、循环性能好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如数码产品、动力、储能等领域。但锂电池又存在导电性较差、倍率性能较低、散热性能较差的问题,影响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而通过在铝箔表面涂覆导电碳层可抑制电池极化、减少热效应、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同时可提高活性物质与铝箔的粘附性,减少粘结剂的用量。但随着市场对锂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单一导电碳材料涂覆铝箔已无法满足需求。
目前常用的导电涂层存在导电性不稳定、附着力差、散热不均匀等问题,通过复合涂层结构(三明治结构),能够多方位解决涂碳铝箔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环化聚丙烯腈中的π键能够提高材料的电子导电率、离子传输速率这一性能,可用其制备改性导电碳材料,以提高导电性。聚多巴胺是贝壳类生物外表皮分泌的粘性物质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粘附性,能够提高界面粘附性能,同时聚多巴胺具有导热性能良好、耐腐蚀性能较好的优点。通过设计复合涂层,可将环化聚丙烯腈和聚多巴胺的优点结合,并同时改善涂碳铝箔中存在的问题。
专利CN107507981A公开了一种含有聚多巴胺的涂炭集流体,其将聚多巴胺涂覆在集流体表面后,再涂覆一层石墨烯,但由于涂碳层与正极活性物料的粘结性改进不明显,且未对石墨烯进行改性,对涂碳铝箔导电性的提高没有明显帮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用涂碳铝箔及其制备方法,该涂碳铝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腐蚀性、散热性和粘结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电池用涂碳铝箔,其由外向内依次为聚多巴胺层、改性导电涂层、聚多巴胺层和铝箔。
所述锂电池用涂碳铝箔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作为基体的铝箔用去离子水冲洗10~30 min后,将铝箔放入配制好的多巴胺溶液中,于25℃的摇床中恒温缓慢震荡24~48 h,然后将铝箔取出,先用去离子水冲洗5~15min,再超声清洗5~15 min,烘干,得到表面形成聚多巴胺层的铝箔;
2)在步骤1)所得铝箔的聚多巴胺层表面均匀涂覆改性导电涂液,烘干后形成改性导电涂层;
3)将步骤2)所得铝箔再次浸没在多巴胺溶液中,于25℃的摇床中恒温缓慢震荡24~48 h,然后将铝箔取出,先用去离子水冲洗5~15 min,再超声清洗5~15 min,烘干,即得所述涂碳铝箔。
上述操作中所述多巴胺溶液是先配制浓度为10~30 mmol/L的Tris-HCl缓冲液,然后使用0.1 mol/L的盐酸调节缓冲液的pH至7.5~9.5,再将多巴胺单体溶解于其中制成。
所述改性导电涂液是由改性导电碳材料、粘结剂与溶剂按质量比30~50:1~5:69~45混合制成。其中,所述改性导电碳材料是将聚丙烯腈(PAN)与导电碳材料以质量比2~4:8~6的比例在极性溶剂中混合均匀,然后置于石英管中,在氮气保护下240℃~320℃烧结8~12h,待冷却到室温后收集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39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