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形成机理分析的微观剩余油分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74088.X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4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张阳;芦凤明;郭志桥;聂敢为;黄金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闫俊芬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形成 机理 分析 微观 剩余 分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形成机理分析的微观剩余油分类方法,包括步骤一,微观剩余油图像处理识别独立油滴;步骤二,微观剩余油分类参数选取及定量识别;步骤三,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分析;步骤四,微观剩余油分类标准建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围绕剩余油形成机理,以科学简便易于操作为原则,优选了剩余油分类评价参数并进行计算机自动识别,充分考虑剩余油形成机理,结合定量参数特征,建立符合成因机制的微观剩余油分类标准。本发明首次从剩余油形成机理的角度对微观剩余油进行分类,与现有的根据形态的分类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科学的对微观剩余油从本质上加以区分,形成的分类标准适用范围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观剩余油分类方法,具体为一种基于形成机理分析的微观剩余油分类方法,属于微观剩余油研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各国老油田逐渐进入开发后期,其综合含水率普遍达到90%以上,长期注水开发使得剩余油高度分散,挖潜难度不断加大,开发后劲严重不足。老油田水驱提高采收率,挖掘剩余油的迫切需求使得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启动机理研究成为了近几十年来的热点。宏观油藏储集层内油气的渗流特征均是储集层微观结构及孔隙尺度下各项流体运移的综合反映,岩石的微观结构及流体的性质是根本,宏观特征是表象,形成科学的微观剩余油分类方法是研究剩余油启动机理的基础。现有关于微观剩余油的分类方法研究较少,整体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的分类方法大多是基于对微观剩余油形态的定性或定量特征识别。首先,由于不同学者对剩余油形态的认识存在多种相互交叉关系,因此难于达成共识而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其次,根据微观剩余油形态得到的分类标准有些种类过多,不易实际应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形成机理分析的微观剩余油分类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形成机理分析的微观剩余油分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微观剩余油图像处理识别独立油滴,碎屑岩由颗粒、填隙物及孔隙组成,剩余油则分布在孔隙之中,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将含油薄片或模型中的剩余油油滴与颗粒、填隙物及孔隙内的水区分开,获得单独的剩余油图像,颗粒、填隙物、孔隙内的水和剩余油在含有薄片或模型图像中具有不同的颜色,因此可根据值化技术将剩余油的图像中的像素点的灰度值分为0-255,通过设置阈值首先将图像中的颗粒、填隙物与孔隙区分开,其次再将油和水分开,获得独立油滴图像;
步骤二,微观剩余油分类参数选取及定量识别,优选能够应用于计算机自动识别不同类型微观剩余油的定量参数,并对所有独立油滴的优选的定量参数进行统计,再将识别参数公式或判别标准写成计算机语言,对第一步中识别出的独立油滴图像进行参数统计,得到每个独立油滴的三类参数统计结果;
步骤三,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分析,通过观察微观剩余油的形成过程,结合油滴受力分析,总结归纳剩余油的形成机理,为基于形成机理的微观剩余油分类提供理论基础,首先建立油水运动受力模型,明确在模型中油滴运动受力情况及改变受力的主控因素;其次以剩余油受力分析为基础,结合微观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对微观剩余油形成过程的分析;
步骤四,微观剩余油分类标准建立,根据微观剩余油优选参数及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分析,建立微观科学的易于推广的微观剩余油分类标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对颗粒、填隙物与孔隙区进行分开时,将灰度值为0-71及152-186的像素点区域识别为颗粒及填隙物,剩余区域为孔隙和剩余油;其次区分孔隙内的剩余油和水时,将孔隙图像像素点重新设置为0-255,将灰度值为0-95的像素点区域识别为水,其他区域识别为剩余油,经过图像识别后,将每个不与其他剩余油相连的油滴称为一个剩余油油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40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