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市域D型车限界设计的盾构隧道断面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4340.7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4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高坤;郑青松;邱绍峰;李加祺;李经伟;周明星;张迪;许宏伟;田向阳;毕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08;E21F11/00;E21F16/02;E21F5/02 |
代理公司: | 42224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宋敏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隧道管片 市域 车辆限界 轨道结构 建筑限界 疏散平台 消防设备 车辆行驶过程 列车行车安全 电气设备 断面结构 盾构隧道 工程投资 结构布置 人员疏散 设备安装 隧道断面 侧边 超限 管片 限界 列车 干涉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市域D型车限界设计的盾构隧道断面结构,其中:包含盾构隧道管片,所述盾构隧道管片内部自下而上依次为轨道结构、市域D型车;所述盾构隧道管片侧边固定有疏散平台,所述疏散平台位于管片内的建筑限界和市域D型车的车辆限界之间;所述轨道结构两侧设有电气设备和消防设备。本方案充分考虑了车辆限界、建筑限界、结构布置、设备安装和人员疏散等多方面的需求,满足列车行车安全的要求,避免了列车与建筑及设备的干涉,合理且有效的保证了车辆行驶过程中不会造成超限问题,且降低了隧道断面面积,降低工程投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市域铁路隧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市域D型车限界设计的盾构隧道断面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见的隧道开采方法包括矿山法、掘进机法、沉管法、顶进法、明挖法等。针对工程重要程度、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技术条件、经济价值、施工安全状况、环境保护要求等方面,结合不同开采方法的技术特点,选取最适用的开采方式。
盾构隧道是一种采用盾构机掘进同时拼装管片形成的结构,该结构一般为圆形。在修建高铁、地铁和公路时,当遇到土质较软含水的地质情况或者埋深达到10m以上时,采用盾构法从底部穿过能够有效的减少绕行,缩短行驶时间。目前国内隧道技术日趋成熟,尤其是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盾构法隧道。
现有隧道断面形式包含有针对汽车、地铁以及动车组而设计的,这些断面往往根据特定限界差异化设计,当车型发生变化时,断面形式不变会使得车辆超限,与周围的建筑、设备发生干涉,危机行车安全,或断面面积过大,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市域铁路连接大都市与卫星城市,定为介于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列车之间,车型区别于地铁车辆与高速动车组,现有的盾构隧道断面不能有效匹配,需要针对限界做出改进,使得断面在满足车辆限界要求的前提下,断面面积尽可能小。
为避免车辆与隧道建筑及设备发生干涉,保证列车行车安全,针对市域D型车的车辆限界对盾构隧道的断面进行合理设计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基于市域D型车限界设计的盾构隧道断面,该隧道断面充分考虑车辆限界、建筑限界、结构布置、设备安装、人员疏散等多方面需求,满足列车行车安全的要求,避免了列车与建筑及设备的干涉,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市域D型车限界设计的盾构隧道断面结构,其中:
包含盾构隧道管片,所述盾构隧道管片内部自下而上依次为轨道结构、市域D型车;
所述盾构隧道管片侧边固定有疏散平台,所述疏散平台位于管片内的建筑限界和市域D型车的车辆限界之间;
所述轨道结构两侧设有电气设备和消防设备。
优选地,所述盾构隧道管片外径为8500mm。
优选地,所述盾构隧道管片厚度为400mm。
优选地,所述疏散平台距离建筑限界的最顶部的垂直距离为5000mm。
优选地,所述盾构隧道为单洞,内设有单线轨道,单线轨道的线路中心以隧道中心线为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轨道结构包括底板、钢筋混凝土道床、扣件及钢轨。
优选地,所述轨道结构高度为560mm。
优选地,所述轨道结构的两侧设有排水沟。
优选地,所述电气设备包括照明灯、检修设备箱、强电支架、轨道电路箱盒、方向盒、信号机箱盒、区间无线基站、直放站、杂散电流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消防设备包括区间消防水管、废水泵房扬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43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