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工器具管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5311.2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2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廖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捷丰天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王振宇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器具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工器具管理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位于库房内的多个工器具,位于所述库房外的多个工具车,以及工器具管理服务器。每一工器具携带二维码,所述二维码携带工器具的标识信息。每一工具车内设置有第一扫码装置和身份识别装置;第一扫码装置用于对用户放入所述工具车内的工器具的二维码进行识别,身份识别装置用于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工器具管理服务器将每个工具车识别得到的工器具的标识信息与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关联,能够实现在多人同时借用工器具时,将每一工器具及其对应的用户准确关联,解决了现有工器具管理系统的不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管理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工器具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带电作业工器具管理系统中通常采用RFID标签识别技术对工器具进行管理。RFID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标签由天线和芯片组成,粘贴固定与物品表面,并且金属性质的天线面积越大,标签远距离识别性能越好。
然而,RFID标签天线及芯片都是金属材质的,粘贴在带电作业绝缘防护物品上,有潜在的触电危险。再有,现有的工器具管理系统,通常是在工器具存放的仓库中增加门禁,通过门禁来确认工器具使用者的身份,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户同时进出仓库进行工器具借还操作时,现有的工器具管理系统无法将工器具与操作工器具的用户进行准确的关联,从而给工器具管理带来很多问题,其无法满足系统应用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工器具管理系统及方法,解决现有的工器具管理系统在多人同时借用工器具时,难以准确关联工器具和操作者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工器具管理系统,包括位于库房内的多个工器具,位于所述库房外的多个工具车,以及工器具管理服务器;其中,每一工器具携带二维码,所述二维码携带工器具的标识信息;
每一工具车内设置有第一扫码装置和身份识别装置;所述第一扫码装置用于对用户放入所述工具车内的工器具的二维码进行识别,并将识别得到的所述工器具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工器具管理服务器,所述身份识别装置用于对所述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并将识别得到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工器具管理服务器;
所述工器具管理服务器,用于将每个工具车识别得到的工器具的标识信息与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关联,并记录所述工器具的登记状态为借用。
进一步,所述库房内设有用于放置工器具的货架,所述货架顶部设有第二扫码装置;所述第二扫码装置用于对用户放入所述货架内的工器具的二维码进行识别,并将识别得到的所述工器具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工器具管理服务器;
相应的,所述工器具管理服务器,还用于将第二扫码装置识别得到的工器具的标识信息与其关联用户的身份信息解除关联,并记录所述第二扫码装置识别的工器具的登记状态为归还。
进一步,所述工具车还包括工具车控制器、车锁和电池;所述工具车控制器与所述工器具管理服务器电连接;
相应的,所述工器具管理服务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身份识别装置发送的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时,向所述工具车控制器发送开锁指令,以使得所述工具车控制器控制所述车锁开锁;
所述工具车控制器,还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的电量,并当所述电量小于预设电量阈值时,将所述电池与电源接通,以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智能工器具管理系统还包括门禁控制器和电控门;所述门禁控制器与所述电控门连接,用于若判断获知所述工具车位于所述电控门的预设范围内时,则控制电控门开启。
进一步,所述工具车上还设置有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与工器具管理服务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捷丰天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捷丰天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53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