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腰痛病症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5957.0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2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徐益鸣;贺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45 | 分类号: | A61K36/8945;A61P29/00;A61P19/02;A61P19/08;A61P21/00;A61K35/648 |
代理公司: | 44205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飞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组合物 风湿性关节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 无明显副作用 有效成分提取 肝肾不足型 气虚血瘀型 腰椎管狭窄 蜈蚣 补益肝肾 腰肌劳损 止痛功效 治疗腰痛 粉萆薢 桑寄生 延胡索 野木瓜 益母草 淫羊藿 祛风湿 白芍 独活 副药 牛膝 虚证 腰痛 主药 治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腰痛病症的中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提取自主药和副药,主药由淫羊藿、盐牛膝、独活、桑寄生、粉萆薢、白芍、干益母草、延胡索、蜈蚣和野木瓜组成。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补益肝肾,祛风湿止痛功效,可以同时治疗虚证与本虚标实证型腰痛,其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特别适用于肝肾不足型或气虚血瘀型风湿性关节炎、腰椎管狭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肌劳损的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腰痛病症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在人群中发病率及复发率极高,是骨科、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中常见的疾患,且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部扭伤及久坐、风湿性关节炎等都可以导致腰部疼痛。近年来,LBP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在国内,以LBP为主诉就诊的患者约超过骨科日常门诊量的30%,同时,腰痛是45岁以下人群中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由此给家庭、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LBP已经成为目前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大部分腰痛是由于脊椎及其软组织病变引起的,包括风湿性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或以腰痛为主症的其他慢性疾病。现在治疗此类腰痛用的西药,多为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治疗效果有限,相关手术治疗风险较高,且不能排除再次复发的可能,费用也较高。
中医理论认为:腰痛病因多以肾精亏虚、风寒湿邪、外伤瘀血、脏腑经络病变、情志内伤为主;病性以虚为主,实者少,以肾虚为本,外邪闪伤为标。《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中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腰痛的原因,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青壮年发病者,多数有外伤史,以实证多见;老年患者,多因慢性劳损而致,或因肝肾亏虚,卫外失司,风寒湿等邪气侵人机体,流注经络阻碍气血的运行而发病。目前中医药界许多人局限地认为腰痛属实,药厂生产的中药腰痛制剂,多为针对实证型腰痛,没有以中医辨证施治原理为指导进行配伍,仅适用于气滞血瘀、风寒湿阻滞等实证腰痛,治疗时一味地活血、祛风寒湿,更加耗伤阳气。这样的中药制剂并没有以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进行配伍,仅适用于实证的腰痛,而对于虚证、本虚标实的患者无异于犯了“虚虚实实”之戒。目前仍缺乏治疗虚证与本虚标实证同治的腰痛中药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虚证与本虚标实证同治的腰痛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腰痛病症的中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提取自主药和副药,
所述主药由淫羊藿、盐牛膝、独活、桑寄生、粉萆薢、白芍、干益母草、延胡索、蜈蚣和野木瓜组成;
所述副药为针对肝肾不足型的副药Ⅰ,或针对气虚血瘀型的副药Ⅱ;
所述副药Ⅰ由盐杜仲和续断组成;所述副药Ⅱ由红花和宽筋藤组成。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主药的重量份数比为:
淫羊藿:1~2份、盐牛膝:1~3份、独活:1~3份、桑寄生:1~3份、粉萆薢:3~6份、白芍:1~3份、干益母草:2~4份、延胡索:1~3份、蜈蚣:0.5~1份、野木瓜:2~4份。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淫羊藿:1~2份、盐牛膝:1~3份、独活:1~3份、桑寄生:1~3份、粉萆薢:3~6份、白芍:1~3份、干益母草:2~4份、延胡索:1~3份、蜈蚣:0.5~1份、野木瓜:2~4份、盐杜仲:2~4份、续断:1~3份;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未经广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59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