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度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6301.0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7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锋;彭美清;陆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盈汽车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08 | 分类号: | G01K1/08;G01K1/14;G01K13/00 |
代理公司: | 33244 宁波理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罗京;孟湘明 |
地址: | 201805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检测件 温度检测装置 电路板 检测 温度检测结果 电连接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度检测装置,其包括,一电路板;一第一温度检测件;以及一第二温度检测件,其中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该待测环境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的温度,基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所检测的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所检测的温度值以计算获得该待测环境的实际温度值。与传统温度检测装置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检测结果更加精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检测领域,更进一步地涉及一种温度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尤其适用于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辆走进一天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出行必备的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天当中人们又大部分时间是在车辆内度过的,比如开车上下班的途中,自驾游的途中等,因此车辆内的环境好坏时刻影响着人们的使用体验。
车内温度是影响车内人员体验度的一个关键的因素,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车内人员的乘车体验,并且只有当车内的温度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时,车内人员才能够有一个较好的乘车体验。
进一步地,无论车辆驾驶人员在较高温度还是较低温度驾驶车辆,都会影响车辆驾驶者的情绪,尤其是在车辆驾驶人员在高速驾驶车辆的过程中,车辆驾驶人员的些许情绪波动都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给车辆驾驶人员以及车辆内部的乘车人员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可以理解的是,要控制车辆内部的温度于一个合适的温度区间内,车辆内部的温度检测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并且只有在精确地检测车内温度的前提下才能够精确地控制车辆内部的温度于一个合适的温度区间内。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汽车空调的背景下,通过强制通风系统对车辆内部的温度进行测量,该通风系统由通风电机和温度传感器组成。通过安装在气候控制单元中的通风马达吸入车辆内部的空气并将其通过通风管道传递至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与电路板和控制器的其他组件热隔离,以避免干扰。通过通风马达的强制对流使温度传感器检测来自车辆内部的进入空气的温度。一方面通风马达的工作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另一方面,空气中的颗粒物会进入温度传感器的表面,并在温度传感器上积累,影响温度传感器检测结果的精确程度。
因此,为了提高车辆内部温度的检测精度,要对车辆内部的温度检测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温度检测装置,与传统温度检测装置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测量精度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温度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能够在热量传递过程中依次对热量进行至少两次温度测量,基于至少两次温度测量所测得的温度值计算待测环境温度,测量精度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温度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一第一温度检测件和一第二温度检测件,其中外界热量能够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并被所述第一温度件和所述第二温度件所检测,以供提高温度检测的精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温度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被设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之间,用于热量在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之间传递,避免热量散失,提高温度检测精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温度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被设于所第一温度检测件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之间,用于防止外界热量对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之间传递的热量造成干扰,提高温度检测的精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温度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盈汽车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日盈汽车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63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