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芳烃脱烯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77168.0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75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周亚新;郑均林;孔德金;李为;吴历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80 | 分类号: | B01J29/80;B01J35/10;C07C7/00;C07C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赵宇;马营营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芳烃 烯烃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芳烃脱烯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中,所述芳烃脱烯烃催化剂的主要组分包括Y/ZSM‑5共生分子筛,催化剂中弱酸酸量与中强酸酸量之比为1:3~3:1。在制备时,将Y/ZSM‑5共生分子筛浸渍于硅溶胶,之后成型焙烧处理,在成型之前于酸/醇的混合溶液中进行交换处理。所述制备方法简单、易于进行。同时,所述脱烯烃催化剂具有表面酸性适度,酸性分布适宜,反应稳定性高,同时利用ZSM‑5分子筛再生条件下结构稳定性较好的特点,取得再生稳定性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脱烯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芳烃脱烯烃用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芳烃是石化工业的基本原料,它主要来自于芳烃联合装置。经过催化重整反应后的芳烃产品均含有一定量的烯烃杂质。烯烃性质活跃,不但容易聚合形成胶质,而且还可能与其它组分发生反应,生成非理想组分,从而对芳烃产品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另一方面,某些石油化工工艺过程如二甲苯吸附分离过程对烯烃特别敏感,即使烯烃杂质的含量只有百万分之几,也会对工艺过程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为了得到合格的化工原料并保证后续工艺的顺利进行,在重整、芳烃抽提、异构化、甲苯歧化工序之后,均有精制工序以脱除微量烯烃杂质。
重整油脱烯烃技术中,原料烯烃和胶质含量高、重芳烃多,因此其操作工艺中空速较低(1~1.5h-1),白土单程寿命为1~2周;二甲苯异构化单元中碳八芳烃物料的烯烃含量较低,不含胶质,但反应空速高,且对副反应较为敏感,要求的周期寿命及总寿命较长,因而技术开发具有一定技术难度。以某炼化为例,白土的单程寿命约为10个月,白土的生产和填埋造成较大的环境风险。
白土具有酸性中心,在高压液相、150~200℃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催化叠合能力和孔道吸附能力,能使重整油中含有的微量烯烃发生烃化、聚合等反应,生成高沸点化合物,然后被白土吸附,或者在后续分离流程中脱除。用白土精制路线脱除异构化反应产物中的烯烃,从而使其达到吸附分离进料溴指数低于20mgBr/100g的要求。但是由于白土活性低,寿命短,需要频繁更换,从而造成白土的使用量非常大,劳动强度也大,制约了装置“长稳优”操作。
芳烃脱烯烃催化剂较常用Y分子筛。Y型分子筛的活性为白土的5倍以上,且寿命较长。这是因为分子筛孔道较小,油气扩散系数一般在10-11cm2/s以下,而在液相中其扩散系数一般在10-1cm2/s左右,分子扩散在反应过程中的影响远大于白土。在分子筛的孔结构方面,Y分子筛具有超笼,超笼的平均有效直径为1.18nm,远大于其0.74nm的主孔道直径,可以生成分子直径较小的直链大分子,也可以生成直径在0.74-1.18nm的较大分子,丰富而空旷的孔结构保证了其较大的孔体积,从而保证了分子筛较强的容炭能力,延长了分子筛催化剂的寿命。但是,Y分子筛的再生稳定性不好,低硅铝比的Y分子筛更容易骨架结构和孔结构坍塌。
CN101190862A将合成的Y/ZSM-5共生分子筛应用于以C4-C10烃的石脑油为原料催化裂解制烯烃反应,乙烯+丙烯收率为45%左右;CN104549467A报道了原位合成Y/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石脑油催化裂化制乙烯、丙烯反应;任海霞采用无模板剂法合成ZSM-5/Y分子筛并用作吸附脱硫剂[无模板剂法合成ZSM-5/Y复合分子筛及脱硫性能,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6];潘梦等基于Y分子筛的解聚制备ZSM-5/Y分子筛并用于异丙苯裂解反应[基于Y型沸石的解聚制备ZSM-5/Y沸石催化材料,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2):536]。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之前Y分子筛脱烯烃催化剂再生稳定性差,导致总寿命较低的难题,提供了一种新型脱烯烃催化剂,具有表面酸性适度,酸性分布适宜,反应稳定性高,同时利用ZSM-5分子筛再生条件下结构稳定性较好的特点,取得再生稳定性好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71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