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水稻籽粒铬含量的稻田施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7890.4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0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国;丁淼;郭雨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21/00 | 分类号: | 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水稻 籽粒 含量 稻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水稻籽粒铬含量的稻田施硒方法,其特征是:在铬污染土壤中(土壤铬浓度为1000 mg/kg,达到国家限定标准的3倍以上,属重度污染),总施硒量为120 g/hm2,分三次施用,分别在水稻栽秧后10天、抽穗前10天、抽穗后10天各施总施硒量的1/3。其实施效果与水稻实际生产中常见的不施硒相比,水稻籽粒的铬含量下降67.46%‑70.59%。在重度土壤铬污染地区,通过该申请专利技术方案的实施,可以使水稻籽粒的铬含量大幅度下降,减轻水稻籽粒铬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降低水稻籽粒铬含量的稻田施硒方法,属于农作物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对生物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快速、过量地累积,造成了土壤环境的严重污染,并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重金属元素进入人体以后,积累量超过一定的值,就会破坏生物酶的活性,使生物酶失活,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物化学反应。当过量的重金属元素进入人体后,与体内有机成分结合,不再以离子形式存在,形成金属螯合物或是金属络合物,使人的健康受到影响和伤害。重金属能与身体内的各类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核糖、维生素、激素等)发生反应。从而使上述物质失去或改变其基本的生理机能和活性,然后产生病变。如人体肾脏功能紊乱大多与重金属含量高的食品摄入过多有关,严重时会缩短寿命,甚至导致死亡。
铬是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明确限量的7个重金属污染元素之一。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流入环境中的铬越来越多,土壤铬污染问题有不断加重的趋势。
土壤中铬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排放,如:酸洗和电镀废水、生产耐火材料产生的废渣、鞣制皮革的废水、铬酸盐和三氧化铬工业的“废气、废水、废渣”排放,燃煤、污泥施用、污水灌溉等也是铬污染的来源。
铬含量过高会对植物产生严重的毒害作用,当土壤溶液中铬浓度大于10×10-6mg/kg时,植物生长开始受到影响,大于25×10-6 mg/kg时,植物绿色消失,水稻无分蘖,叶鞘颜色变灰,细胞组织受损,开始逐渐溃烂,阻碍植物的生长,降低产量。铬及其化合物对人体的生殖系统有很强的毒性,尤其是通过影响男性的性腺影响生殖功能。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大部分人以稻米为主食,特别在人口稠密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据研究,铬可以通过水稻秸秆和稻米经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体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稻米中的铬是稻米主食区人体铬的主要来源,其对人体铬暴露的贡献大于饮用水。因此,防治稻田及稻米的铬污染,对保障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稻米中的铬浓度不但会受到土壤污染状况及水稻品种的影响,还会受到栽培技术的影响。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施肥、水分管理等农艺措施会改变土壤的理化状况和水稻的生长状况,会改变土壤中铬的存在状态和对植物的有效性,影响水稻对铬的吸收及分配,因而不同的稻田施硒量和施用方法对水稻的铬吸收会有不同的影响。但关于硒肥的施用水平及施用时期对水稻籽粒铬含量的影响方面,还非常缺乏研究,因而关于降低铬污染稻田中水稻籽粒铬含量的施硒方法,还非常缺乏。
本发明在申请人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公开了一种在铬污染稻田中,既能大幅度降低水稻籽粒的铬浓度、而且水稻产量也不会下降的稻田施硒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水稻籽粒铬含量的稻田施硒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铬污染稻田中水稻籽粒的铬含量,而且水稻产量也不会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78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