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票自动核销计算机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78158.9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06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江玉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瀚之友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03 | 分类号: | G06F16/903;G06Q40/12;G06Q30/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应小波 |
地址: | 20002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票 自动 核销 计算机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票自动核销计算机处理方法及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终端和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包括:一对一自动匹配核销模块,用于自动将核销状态为“待核销”且有发票号的发票与相同项目编号、相同发票抬头的待核销认领资金进行一对一匹配;一对多自动匹配核销模块,用于根据匹配的相同项目编号、相同发票抬头且状态为待核销的1张发票和多笔认领项目金额,或者根据匹配的相同项目编号、相同发票抬头且状态为待核销的1笔认领项目资金和多张发票金额;多对多自动匹配核销模块,用于将多笔认领记录的累计资金去匹配与它相同项目编号和发票抬头的多张待核销的发票累计金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加快了发票核销速度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财务数据计算机处理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发票自动核销计算机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企业财务部每月都会开具大量的发票,需要和运营部门一起对客户的到账资金进行核销,目前主要是靠人工线下一一比对,核对过程非常繁琐,并没有利用程序算法的优势。造成核销不便,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数据量大: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每个月的开票数量也与日俱增,动辄几千张的发票量,都需要找到对应的到账记录,这种人工核销已经无法很好地开展;
(2)核销匹配难:每笔到账资金都是专款专用,需要拆分到不同的项目,而往往很多发票是同一家公司的多笔资金合并开票,这就对人工比对增加了难度;
(3)系统化程度低:目前主要靠人工线下记录,到月底做账时再一次性比对,造成月底人力成本大大提高,没有一套实时的可操作的发票核销系统来替代人工比对。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679363B,公开了一种应收款发票核销方法和装置,按照单据生成日期逐个累加核销单据明细表中的单据的金额,且每累加一次检测累加的单据的金额总数是否大于应收款发票的金额,当累加的单据的金额总数大于应收款发票的金额时,则对累加的单据中单据生成日期最晚的单据自动拆分,得到需核销单据,进而自动将需核销单据标识为已核销。相对于传统技术,这种完全自动拆分的方式提高了处理效率。并且,由于拆分的是累加的单据中单据生成日期最晚的单据,遵循了先进先出的原则,即先生成的单据先累加,拆分的单据为累加的单据中最后生成的单据,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数据失真和数据出错,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但是该技术存在模式单一,发票核销速度慢,适用场景比较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发票自动核销计算机处理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票自动核销计算机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一对一自动匹配核销子过程、一对多自动匹配核销子过程、以及多对多自动匹配核销子过程,所述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自动选择不同的核销子过程。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终端项服务器端上传核销所需的信息;
步骤S2、服务器端根据发票抬头和项目编号,对发票和认领的项目资金进行一对一自动匹配核销子过程;
步骤S3、对于采用一对一自动匹配核销子过程未成功的记录,服务器端进行一对多自动匹配核销子过程;
步骤S4、对于采用一对一自动匹配核销子过程和一对多自动匹配核销子过程未成功的记录,服务器端进行多对多自动匹配核销子过程。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步骤S1具体包括:
步骤S101、企业运营终端上传资金到账记录信息至服务器端;
步骤S102、企业运营终端对项目进行资金认领;
步骤S103、企业运营终端上传开票申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瀚之友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瀚之友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81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