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荧光假单胞菌XY2F4及其在防治作物黄萎病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978568.3 申请日: 2019-10-15
公开(公告)号: CN110643538B 公开(公告)日: 2021-04-27
发明(设计)人: 关雪莹;陶晓园;张海琳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01N63/27;A01P3/00;A01G7/06;C12R1/39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邱启旺
地址: 310058 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荧光 假单胞菌 xy2f4 及其 防治 作物 黄萎病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rotegens)XY2F4及其在防治作物黄萎病中的应用。所述荧光假单胞菌XY2F4已于2019年06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017。该荧光假单胞菌菌株XY2F4本身对植物无致病力,对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棉花黄萎病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显著减轻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具有很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基因组研究表明,荧光假单胞菌菌株Pseudomonas protegens XY2F4具有一系列生物防治相关化合物合成基因簇,可用于开发针对作物黄萎病病害的生物农药,为利用生物防治作物黄萎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害生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rotegens XY2F4及其在防治作物黄萎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为纺织工业提供可再生性原材料。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病害的蔓延不仅显著降低棉花纤维品质,而且也会严重影响棉花的经济产量。每年全世界范围内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黄萎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数十亿美元。1982年,棉花黄萎病已经蔓延我国农业土壤面积近13万公顷。到1993年,棉花黄萎病已经成为我国棉花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发病面积达到266.6万公顷。目前,我国棉花种植区一半左右面积都受黄萎病害影响,经济损失每年达15-20亿元。

黄萎病属于土传种传维管束病害,主要通过带菌的棉籽、棉籽饼、棉籽壳、病株残体、土壤、肥料、流水和农田管理工具等途径传播蔓延。病菌从根部入侵,进而系统侵染危害棉株,因此从苗期到成株期的各个生育阶段,均可表现病症。由于致病菌大丽轮枝菌治病关键机制尚未清晰及棉花高抗种质资源的缺乏,棉花黄萎病的防治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的防治方向主要是减少人工合成的杀菌剂的使用,尽可能利用黄萎病抗/耐病品种为基础,改善土壤生态条件及诱导棉株抗病性相结合的综合控制措施。在实践生产中的综合防治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通过轮作倒茬、土壤深翻、及时中耕等农业防治方法来增加土壤通透性,加强对病菌侵染的控制,提高棉株抵抗力;(2)用缩节胺、化学类等农药进行农药防治;(3)利用生防菌对黄萎病的抑制作用的微生物菌剂防治。在三种防治方式中,由于农药防治的便利高效,所以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近年来,研究如何提高作物的对植物病害的耐受力、提高产量、降低灌溉成本、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成为了生态农业发展的核心。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去对抗病原菌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提高植物自身的免疫能力,从而起到防治植物病害的方式。但目前对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的菌株和产品十分有限,仅有少数几种含有活性芽孢杆菌、木霉菌或荧光假胞菌等有效微生物成分的产品可以用于防治黄萎病。另外,黄萎病病菌的寄主非常广泛,棉花、大豆、烟草、拟南芥、马铃薯、番茄、柑橘、樱桃、草莓、苹果、大麦、燕麦、蓝莓、果树作物和温室蔬菜等作物,严重危害农业生产。

总之,寻找有效的生物防治菌株和防治方法,是防治作物黄萎病病害的发展方向和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黄萎病病害防治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对多种作物黄萎病病害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的生防菌,为使用微生物代替化学合成杀菌剂提供新的开发资源,可作为生物农药进行开发利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荧光假单胞菌XY2F4。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荧光假单胞菌XY2F4在防治作物黄萎病病害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筛选鉴定得到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rotegens)XY2F4,并于2019年06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01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85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