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9391.9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9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潘良玉;颜源;李海燕;庞永强;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G09F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李欣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包括多边形的显示区和多个非显示部,非显示部与显示区的侧边一一对应连接,多个非显示部中,至少两个非显示部翻折至显示区的背侧。当翻折至显示区背侧的非显示部中包含相邻的非显示部时,可以使相邻的两个非显示部之间具有开口。该方案便于减少相邻的非显示部之间的拉扯力,将相邻的非显示部翻折至显示区背侧后,可以减少应力集中。具体的,非显示部具有信号线,相邻的非显示部的信号线之间通过连接线实现电连接,上述连接线用于连接位于相邻的非显示部的信号线。该方案中,通过在显示区的背侧设置连接线,可以使相邻的非显示部的信号线实现电连接,以控制显示模组显示画面。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屏具有轻薄、抗冲击、可卷曲等诸多传统显示屏所不具备的特点,从而可以使得显示装置更轻薄、便携和美观时尚,上述特性为柔性显示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显示技术领域,柔性显示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如图1所示,示出了现有技术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柔性显示模组一般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一般处于屏幕四周,用于安置驱动电路、可靠性防护器件及封装可靠性结构。为了增加屏占比,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需要进一步减少非显示区面积,也就是会导致非显示区器件和可靠性结构的设计空间减小。非显示区空间的压缩,很可能导致驱动电路的驱动力不足、结构可靠性差,生产良率偏低等风险,因此,显示装置的边框仍然会具有一定的宽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图2示出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柔性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设置有信号走线,柔性显示模组第一侧非显示区021设置有驱动器件,例如芯片和柔性电路板等等,该第一侧非显示区021设置有外部连接引线(Outer Lead Bonding,简称OLB),需要外接驱动信号器件,占据空间较大,通常需要将该第一侧非显示区021及外围器件弯折至显示区背面(COP Bending),实现柔性显示模组第一侧超窄边框化的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以提高显示模组的屏占比,有利于实现显示模组的无边框化,提高显示模组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其中,非显示区位于显示区的周侧。显示区为多边形的显示区,包括多个侧边,非显示区包括与上述侧边一一对应连接的非显示部。多个非显示部中,至少两个非显示部翻折至显示区的背侧。由于翻折至显示区背侧的非显示部数量较多,从而可以提高显示模组的屏占比;此外,本方案可以将非显示部设计的较宽,从而可以使非显示部的设计空间不受限制,信号线宽度、可靠性器件尺寸和水氧防护路径设计可以从信赖性角度出发,从而可以提高显示屏的可靠性。当翻折至显示区背侧的非显示部中包含相邻的非显示部时,可以使相邻的两个非显示部之间具有开口,该开口从非显示区远离显示区的边缘向显示区延伸。该方案便于减少相邻的非显示部之间的拉扯力,将相邻的非显示部翻折至显示区背侧后,可以减少应力集中,从而可以使显示模组在提高屏占比,或者实现无边框化的同时,具有较好的连接可靠性。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非显示部具有信号线,相邻的非显示部的信号线之间通过连接线实现电连接,上述连接线用于连接位于相邻的非显示部的信号线。该方案中,由于非显示部与显示区的各个侧边一一对应,相邻的给显示部之间具有开口,则该开口与显示区的拐角区域相对,而用于连接相邻的非显示部之间的信号线的连接线,可以设置于显示区的拐角区域,以控制显示模组显示画面。
在具体设置显示模组时,可以使显示区包括有效显示区和伪像素区,其中,伪像素区位于有效显示区和非显示部之间,伪像素区作为有效显示区与非显示区的缓冲区,以暗态形式显示,避免显示区向非显示区过渡发生显示异常。
在具体设置上述连接线时,可以使连接线位于上述伪像素区的背侧,从而连接线无需制作与有效显示区的背侧,有利于提高有效显示区的显示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93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