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韧性的防磨布料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0860.9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0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蒋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绿芭蕉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00 | 分类号: | D06N3/00;D06N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涂层 基布 聚酰胺纤维 涤纶纤维 棉纤维 混织 布料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纳米二氧化钛 水性聚氨酯 耐磨性 碳酸钙 聚乙烯酯 高韧性 交联剂 碳酸钾 增塑剂 烘干 手感 防磨 绞合 乙烯 浸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韧性的防磨布料,包括基布及耐磨涂层;所述基布采用涤纶纤维35~45%、聚酰胺纤维35~45%及棉纤维10~30%混织而成;所述耐磨涂层由以下原料制得:水性聚氨酯、聚乙烯酯、碳酸钙、碳酸钾、乙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交联剂、增塑剂,该发明基布采用涤纶纤维、聚酰胺纤维及棉纤维分别绞合然后混织而成,随后经过特制的耐磨涂层溶液进行浸泡、轧吸及烘干,耐磨性及韧性达较传统布料有很大的提升,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手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磨布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韧性的防磨布料。
背景技术
布料从织造方式上可以分为:梭织布和针织布二大类。从加工工艺上可以分为:坯布、漂白布、染色布、印花布、色织布、混合工艺布(如在色织布上印花、复合布、植绒布、仿皮毛布)等等。还可以原材料来划分:棉布、化纤布、麻布、毛纺布、丝绸、及混纺织物等等。
传统布料防磨性能差,而有些防磨性能好的布料韧性及手感都较差,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韧性的防磨布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韧性的防磨布料,包括基布及耐磨涂层;
所述基布采用涤纶纤维35~45%、聚酰胺纤维35~45%及棉纤维10~30%混织而成;
所述耐磨涂层由以下原料按质量份计制得:水性聚氨酯20~25份、聚乙烯酯6~10份、碳酸钙4~8份、碳酸钾2~4份、乙烯1~2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6份、纳米二氧化钛2~4份、交联剂4~6份、增塑剂2~4份。
优选的,所述基布采用涤纶纤维45%、聚酰胺纤维45%及棉纤维10%混织而成。
优选的,所述耐磨涂层由以下原料按质量份计制得:水性聚氨酯23份、聚乙烯酯8份、碳酸钙6份、碳酸钾3份、乙烯1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份、纳米二氧化钛3份、交联剂5份、增塑剂3份。
优选的,所述涤纶纤维与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为经纱,所述经纱的密度为45~48根/cm,所述聚酰胺纤维与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为纬纱,所述纬纱的密度为33~36根/cm。
优选的,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涤纶纤维与一半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经纱,聚酰胺纤维与剩下的棉纤维绞合的复合纤维作为纬纱,经纱和纬纱进行混纺编织,得到基布;
步骤二:按照比例将水性聚氨酯份、聚乙烯酯、碳酸钙、碳酸钾、乙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纳米二氧化钛、交联剂、增塑剂进行混合,得到耐磨涂层溶液;
步骤三:将基布放入耐磨涂层溶液中进行浸泡,同时进行轧吸处理,持续0.5~1h;
步骤四:将轧吸处理后的基布放入烘干机进行烘干,得到高韧性的防磨布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基布采用涤纶纤维、聚酰胺纤维及棉纤维分别绞合然后混织而成,随后经过特制的耐磨涂层溶液进行浸泡、轧吸及烘干,耐磨性及韧性达较传统布料有很大的提升,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手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韧性的防磨布料,包括基布及耐磨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绿芭蕉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南通绿芭蕉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08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