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驻车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81463.3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8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朱涛;钟发平;谭高;于海生;章金乐;况柏文;何潇;王加友;庞雷保;孙哲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3/34 | 分类号: | F16H6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驻车机构,包括驻车棘轮、驻车棘爪、棘爪回位弹簧、驻车电机、齿轮、齿条、齿条导轨和作动杆,驻车电机安装在变速箱箱体外且驻车电机的电机轴穿过变速箱箱体与齿轮轴的一端相连接,齿轮固定套装在齿轮轴上,齿条位于齿轮的正下方且齿轮与齿条相啮合在一起,齿条安装在齿条导轨上且齿条可沿齿条导轨轴向移动,齿条的一端与作动杆的一端相固定,作动杆的另一端套装有作动块,作动杆上设置有作动弹簧,作动块的作动面与驻车棘爪顶部的朝内侧面相接触。本发明布局合理,动力传递精确顺畅,稳定性、精确性较好,可避免驻车卡滞、卡死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驻车机构。
背景技术
驻车机构是汽车上的一个重要部件,有液压式驻车机构、电子式驻车机构和机械式驻车机构等。目前,对于电子式驻车机构,多数都采用驱动螺杆直接与驻车电机相连接实现将驻车电机的动力传递,由于要实现运动自锁,驱动螺杆一般采用丝杠螺母机构(如公开号CN205101548U的专利文献),但丝杠螺母机构加工精度要求高,在机构内部存在杂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驻车卡滞或驻车不到位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布局合理、动力传递精确顺畅、稳定性、精确性较好、可避免驻车卡滞、卡死风险的电子驻车机构。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电子驻车机构,包括驻车棘轮、驻车棘爪和棘爪回位弹簧,驻车棘爪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装置固定在变速箱箱体上且驻车棘爪可绕第一固定装置转动,驻车棘爪另一端的爪头位于驻车棘轮的上方且驻车棘爪的爪头与驻车棘轮的齿槽相互配套啮合,棘爪回位弹簧的中心空套在第一固定装置上,棘爪回位弹簧的一端卡在驻车棘爪上,棘爪回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变速箱箱体上,还包括驻车电机、齿轮、齿条、齿条导轨和作动杆,所述驻车电机安装在变速箱箱体外且驻车电机的电机轴穿过变速箱箱体与齿轮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齿轮固定套装在齿轮轴上,所述齿条位于齿轮的正下方且齿轮与齿条相啮合在一起,所述齿条安装在齿条导轨上且齿条可沿齿条导轨轴向移动,所述齿条导轨固定在变速箱箱体上,所述齿条的一端与作动杆的一端相固定,所述作动杆的另一端套装有作动块,所述作动杆上设置有作动弹簧,所述作动块的朝外端面为作动面,所述作动块的外侧面为锁止面,所述作动块的作动面与驻车棘爪顶部的朝内侧面相接触。实际制作时,所述齿轮与齿轮轴之间通过平键固定,齿轮内侧面上设置有键槽,齿轮轴外侧面上设置有平键,所述平键与键槽相配套嵌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还包括卡爪和卡爪回位弹簧,所述卡爪通过第二固定装置固定在变速箱箱体上且卡爪可绕第二固定装置转动,所述卡爪回位弹簧的中心空套在第二固定装置上,卡爪回位弹簧的一端卡在卡爪上,卡爪回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变速箱箱体上,在机构驻车锁止时,所述卡爪的一端顶面与齿条远离作动杆的一端端面相接触。卡爪的一端顶面与齿条远离作动杆的一端端面相接触,可实现驻车机构的反向制动。
进一步地,所述齿条远离作动杆的一端端面为自上而下朝内倾斜的斜面。
进一步地,在所述卡爪靠近齿条的一端正下方设置有磁力装置,所述磁力装置固定在变速箱箱体上,在机构驻车锁止和驻车过程中,所述磁力装置不通电;在机构需要驻车解锁时,所述磁力装置通电。磁力装置一般选择为电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齿条的底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齿条导轨的两侧面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齿条的通槽卡装在齿条导轨两侧面限位挡板之间,所述齿条轴向移动时通过齿条通槽的两侧面与齿条导轨两端面的接触进行限位,所述通槽侧面与齿条导轨相正对端面之间的距离为机构驻车行程。齿条通槽与齿条导轨的设置,可防止混入杂质后出现齿条卡滞。
进一步地,所述齿条导轨位于两侧面限位挡板之间的位置上、两侧面限位挡板朝内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滚轮。滚轮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设计,滚轮的设置,可减小齿条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齿条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安装固定作动杆的一端,所述限位槽用于作动弹簧的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科力远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14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