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981597.5 申请日: 2019-10-16
公开(公告)号: CN112661880A 公开(公告)日: 2021-04-16
发明(设计)人: 陈珺娴;王伟;张韬毅;郑刚;范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8F10/00 分类号: C08F10/00;C08F112/08;C08F4/6592
代理公司: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代理人: 马营营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烯烃 聚合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结构如下式所示,其中,X选自烷氧基、芳氧基、烷基、芳基或卤素原子,Cp'为用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戊二烯基、茚基或芴基,R1、R2、R3、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或含有1~18个碳原子的取代基。采用包括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与烷基铝氧烷得到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合物可以用于烯烃聚合,尤其是苯乙烯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具有高分子量、窄分子量分布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烯烃聚合领域,尤其涉及烯烃聚合催化剂,以及所述催化剂在苯乙烯聚合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烯烃聚合用的茂金属催化剂在近几十年一直是金属有机化学、催化学、高分子化学和材料学的研究热点。使用茂金属催化剂,既可以得到分子量分布和化学组成分布都很均匀的烯烃聚合物;同时可通过调整催化剂结构使得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量高度可控;另外,通过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还可以得到传统Ziegler-Natta催化剂不能得到的烯烃聚合物。

苯乙烯聚合物可以分为无规聚苯乙烯、等规聚苯乙烯和间规聚苯乙烯。间规聚苯乙烯(SPS)系在其大分子碳-碳主链上苯基有规则交替排列在两侧的一种结晶型苯乙烯聚合物,它是近年来发展的聚苯乙烯新品种。SPS的熔点高(270℃),结晶速度快,密度低,弹性模量高,吸湿率低,介电常数小;是一种对有机溶剂和化学试剂抵抗力强的高电绝缘性工程塑料。上述优异性能使其在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和工业包装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SPS的合成早在1962年就有报道,但其合成条件十分苛刻,需在-62℃才能得到(J.Am.Chem.Soc.1962,84,1488)。1986年,Ishihara报道了温和条件下合成SPS;其使用的CpTiCl3与助催化剂MAO形成催化体系。SPS的熔点为270℃,其熔点比等规聚苯乙烯高40℃;SPS的重均分子量(Mw)为82000(Macromolecules 1986,19,2465;EP210615,1987)。Chien和Rausch等人使用IndTiCl3作为催化剂,研究了苯乙烯的间规聚合;与CpTiCl3相比,IndTiCl3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的活性更高,聚合物中SPS所占比例更高(Macromolecules 1993,26,5822)。另外,他们报道了五种Cp’Ti(OiPr)3催化剂用于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其结果发现催化剂结构对聚合活性、SPS在产物中的比例以及SPS分子量都有重要影响(Organometallics1993,12,3075)。Xu用单茂金属络合物Cp’TiCl3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活性可达27.0×104g-SPS/mol-Ti/h,聚合物重均分子量可达74万(Macromolecules 2000,33 2825)。

Kaminsky研究了含氟的单茂金属催化剂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发现使用Cp’TiF3的聚合活性比Cp’TiCl3高几十甚至几百倍。使用MeCpTiF3为催化剂,可得到分子量为142万的SPS(Macromolecules 1997,30,7647)。Ruckenstein使用Ind’TiF3进行苯乙烯间规聚合,发现含氟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远高于含氯催化剂活性,所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也高于使用含氯催化剂的所得(J.Polym.Sci.Polym.Chem.,1999,37,2481)。另外,专利CN02117938也公开了一种含氟单茂催化剂。

单茂金属络合物Cp’TiX3可以有效地催化苯乙烯的间规聚合,其聚合活性、聚合物分子量不仅受到Cp配体的影响,同时受到X配体的影响。为了得到更满意的聚合结果,研究者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修饰,其中以带有一个给电子配体的单茂金属络合物Cp’TiCl2L(L=给电子配体)尤其受到关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15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