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风机控制方法、新风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2401.4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6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41 | 分类号: | F24F11/41;F24F11/64;F24F11/873;F24F140/20 |
代理公司: | 44287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韬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风机 盘管 液侧 再热装置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定时获取 目标区域 启动指令 室内用户 舒适度 预设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机控制方法、新风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新风机控制方法包括:在接收到新风机再热装置的启动指令时,获取当前新风机的第一能需值;控制所述再热装置启动运行;每隔预设时间定时获取新风机的液侧盘管的温度值,基于所述液侧盘管的温度值以及所述第一能需值,确定新风机的能需值,基于所述能需值控制所述新风机,基于新风机的液侧盘管温度值进行针对目标区域的能需控制,保证新风机的正常运行,满足室内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风机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机控制方法、新风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阶段,用户对空调系统的要求日益增多,尤其是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新风机系统应运而生。新风机再热系统在制冷模式下当室外环境负载低或达不到设定送风温度而新风机已调节到极限时,经过控制开启再热装置对新风机较低温度出风进行加热保证输出到室内的送风温度在目标送风温度范围内,满足室内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而现有的新风机再热系统当再热装置在室外环境负载很低的情况下开启时,再热装置后侧的送风温度会大幅提升,但是再热装置和新风机出风口之间的送风温度并不可知。另外由于新风机与普通室内机的区别,新风机在运行过程中,回风是引自外侧环境的空气,因此在再热开启或关闭的运行过程中回风温度不会改变。然而当室外环境负载很低的情况下,新风机系统的运行低压低,新风机盘管温度低容易结霜而冻结,当结霜严重时,新风机会待机送风优先除霜,影响系统的舒适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机控制方法、新风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当新风机盘管温度低容易结霜而冻结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机控制方法,所述新风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新风机再热装置的启动指令时,获取当前新风机的第一能需值;
控制所述再热装置启动运行;
每隔预设时间定时获取新风机的液侧盘管的温度值,基于所述液侧盘管的温度值以及所述第一能需值,确定新风机的能需值,基于所述能需值控制所述新风机。
优选地,获取所述液侧盘管的初始温度值;
若所述液侧盘管的初始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值,则获取运行预设时间之后所述液侧盘管的第一温度值;
若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则将所述第一能需值增加第一预设能需值,以获得第二能需值,基于所述第二能需值控制所述新风机,并获取运行预设时间之后所述液侧盘管的第二温度值;
若所述第二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值,则将所述第二能需值作为所述第一能需值,并继续执行将所述第一能需值增加第一预设能需值,以获得第二能需值,基于所述第二能需值控制所述新风机,并获取运行预设时间之后所述液侧盘管的第二温度值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
优选地,获取所述第二能需值与所述第一能需值的第一能需差值;
若所述第一能需差值大于最大增加修正值,基于所述第一能需值控制所述新风机;
若所述第一能需差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增加修正值,基于所述第二能需值控制所述新风机。
优选地,若所述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值,且所述第二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值,则基于所述第二能需值控制所述新风机,并继续执行获取运行预设时间之后所述液侧盘管的第二温度值的步骤。
优选地,若所述第二温度值小于第三预设温度值,则将所述第二能需值减小第二预设能需值,以获得第三能需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24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