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侪装置联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2630.6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1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于鸿祺;张茂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08;G06Q2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陈晓庆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侪 装置 联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侪装置联机方法,其由第一个同侪盒子产生一验证信息储存于一验证储存模块内,该验证信息包含该同侪盒子的网络位置及加密钥匙,接着将验证储存模块电性连接第二个同侪盒子,第二个同侪盒子经由验证信息取得第一个同侪盒子的网络位置及加密钥匙,再经由第二个同侪盒子将第二个同侪盒子的网络位置及加密钥匙增加至该验证储存模块的该验证信息内;最后,将该验证储存模块电性连接第三个同侪盒子,第三个同侪盒子经由该验证信息取得各同侪盒子的网络位置及加密钥匙。由此,本发明以验证信息来交换多组同侪装置的网络信息及加密钥匙,由多组同侪装置搭建属于私人专属的信息,排除需有专属服务器做网络定位的需求,并可提供较快的设定过程,同时增加安全性及便易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侪装置联机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在多装置联机环境中,去除一定要服务器做网络定位的限制,并由同侪装置间快速新增各联机信息,减少单一装置依赖性。
背景技术
在将进入5G网络及物联网的年代,信息交换也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快速信息收集及分享数据已是基本的网络应用。
然而,在每个人都在信息收集的前提下,如何保存个人私密资料及个人的隐私已是公认的课题;同时,在分享数据过程中要保障稳定性及同侪间的易用性也增加交换的难度。
关于数据交换的文献,有多个专利如下:
中国专利CN 104601624B揭示一种数据交换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第二用户的位置信息,确定处于第二使用者预定范围内的相关第一使用者;根据相关第一用户的行为记录和第二用户的行为记录,分别更新相关第一使用者和第二使用者的基本状态;接收来自相关第一使用者中的特定相关第一使用者或第二使用者发送的特定相关第一使用者与第二使用者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交换请求,数据交换请求的类型是根据特定相关第一使用者和/或第二使用者的基本状态确定的;根据数据交换请求的类型,在特定相关第一使用者和第二使用者之间执行数据交换。本申请采用将用户的位置信息与用户的基本状态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交换;依此提高数据交换的成功率,提升使用者体验效果。
中国台湾专利TW I604404揭示一种具同伴配对功能的数字日记交换系统,包含有一第一端装置、多个第二端装置及一服务器。通过第一端装置接收一第一个人资料,且服务器根据第一个人信息提供配对同伴名单至对应的第二端装置。当第二端装置接收到一同意讯号时,服务器配对对应的第二端装置及第一端装置,且执行一数字日记数据交换程序,供已配对的第一端装置及第二端装置交换数字日记数据。如此一来,小朋友即可通过第一端装置,选择位于第二端装置的喜欢的同伴进行配对,且待对方同意后即完成配对,并可交换数字日记数据。让小朋友能与同伴一同分享学习,提高小朋友的学习效果。
中国台湾专利TW I559230揭示一种利用二维条形码进行数据交换的方法,用于使一第一装置与一第二装置进行数据交换,且第一装置储存有一第一数据,而第二装置储存有一第二数据;该数据交换用于供第一装置执行,且包含有下列步骤:先将第一数据编译成一第一二维条形码后,输出第一二维条形码,并侦测第二装置是否输出一第二二维条形码;若是,则撷取第二二维条形码,并解译第二二维条形码,取得第二资料;而后,储存第二数据,并删除第一数据。
但是,在同侪装置相互联机中,服务器仍然处于必要存在之重,而二维条形码使用多局限在二装置间的交流,在信息交换过程仍然尚未十全十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侪装置联机方法,来改进以上陈述的相关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侪装置联机方法,是以验证信息来交换多组同侪装置的网络信息及加密钥匙。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同侪装置联机方法,由多组同侪装置搭建属于私人专属的信息,并排除需有专属服务器做网络定位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26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封装体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封装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