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涝降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83198.2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5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陶园;王少丽;焦平金;管孝艳;陈皓锐;吉梦喆;刘静;李若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11/00 | 分类号: | E02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邢少真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涝降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涝降渍装置,属于农田水利工程技术领域。装置包括:排水管道单元、水流控制单元和砂石单元;水流控制单元包括:引流件、引流支撑件和引流控制件;引流件的上端与砂石单元的下端连通,引流件的下端与引流支撑件连通,引流支撑件与排水管道单元连通;引流控制件设置在引流件内,引流控制件用于控制地表涝水进入排水管道单元内,以及用于避免排水管道单元内水流进入引流支撑件内;排水管道单元用于铺设在地面以下;砂石单元的上端与地面相连通。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涝降渍装置,占用耕地较少,排水成本低,且施工难度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田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涝降渍装置。
背景技术
由降雨排水形成的涝渍灾害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和乡村基础设施安全的重要因素。涝渍灾害包含涝灾和渍灾两部分,涝灾是雨后积水过多,地面排水系统不能及时排除形成的灾害;渍灾是指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导致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和状态,土壤层理化性状恶化,水、热、气和养分失调,影响作物生长或危及作物存活的一种灾害。一般情况下,在大部分地区涝灾和渍灾是同时存在的,难以截然分开,因此统称为涝渍灾害。为了减少涝渍灾害,需要一种除涝降渍装置对涝渍进行处理。
相关技术通过在地面下铺设暗管,在暗管的周围铺设大范围砂石料至耕作层以下,通过暗管与地面上的明沟进行组合,涝水通过明沟排除,渍水通过暗管排出。
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面,明沟会占用太多耕地,影响农作业生产;另一方面,在暗管铺设大范围砂石料需要耗大量的砂石料,导致排水成本高,且施工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涝降渍装置,可解决上述占用太多耕地,排水成本高,且施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除涝降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排水管道单元、水流控制单元和砂石单元;
所述水流控制单元包括:引流件、引流支撑件和引流控制件;
所述引流件的上端与所述砂石单元的下端连通,所述引流件的下端与所述引流支撑件连通,所述引流支撑件与所述排水管道单元连通;
所述引流控制件设置在所述引流件内,所述引流控制件用于控制地表涝水进入所述排水管道单元内,以及用于避免所述排水管道单元内水流进入所述引流支撑件内;
所述排水管道单元用于铺设在地面以下;
所述砂石单元的上端与地面相连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件包括:土工织物、过滤体与基体;
所述土工织物包裹在所述过滤体外,所述土工布织物设置在所述基体内部,所述基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被配置为允许液体通过;
所述基体的上端与所述砂石单元连通,所述基体的下端与所述引流支撑件连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控制件包括:引流片与第一限位件;
所述引流支撑件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直管段、变径管段与第二直管段;
所述第一直管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直管段的直径,所述第一直管段与所述引流件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直管段与所述排水管道单元的上端连通;
所述引流片设置在所述变径管段内,且与所述变径管段的内壁成参考角度,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变径管段的内壁连接,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引流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控制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引流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变径管段的内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31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