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增塑性吸气粉末的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3418.1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9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晶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6/00 | 分类号: | C22C16/00;C22C27/02;C22C1/04;B22F9/04;B22F1/00;B22F3/18;B22F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3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塑性 吸气 粉末 轧制 方法 | ||
1.一种纤维增塑性吸气粉末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维增塑性吸气粉末的轧制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1) 将吸气合金中的原料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通过熔炼的方法制备成合金,然后对合金在保护气氛下进行破碎和球磨,获得325目~80目的吸气合金粉末;
2) 用上述吸气合金粉末与与0.01~2% (质量分数)硬脂酸混合均匀形成合金粉末;
3)用上述合金粉末与0.1~70 % wt% 钛及钛合金纤维均匀混合形成合金混合物;
4) 将上述合金混合物在室温下通过轧机进行粉末轧制形成轧制板;
5) 在真空度为3~6×10-3 Pa的真空环境下,对轧制板进行真空烧结,即可得到纤维增塑性吸气轧制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增塑性吸气粉末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的种类包括:
a) Zr-Al合金、Zr-Al-RE合金、Zr-Al-TE合金、Zr-Al-TE-RE合金,其中TE包括过渡族元素Ti、Fe、Co、Ni、Mn、Pd、Ru、Pt、V、Cr、Nb、Mo、Tc、Rh、Hf、Ta、W、Re、Os、Ir;
b) Zr-C合金、Zr-C-RE合金、Zr-C-TE合金、Zr-C-TE-RE合金,其中TE包括过渡族元素Ti、Fe、Co、Ni、Mn、Pd、Ru、Pt、V、Cr、Nb、Mo、Tc、Rh、Hf、Ta、W、Re、Os、Ir;
c) Zr-V-Fe合金、Zr-V-Fe-RE合金、Zr-V-Fe-TE合金、Zr-V-Fe-RE-TE合金,其中TE包括过渡族元素Ti、Co、Ni、Mn、Pd、Ru、Pt、Cr、Nb、Mo、Tc、Rh、Hf、Ta、W、Re、Os、Ir;
d) Zr-Co合金、Zr-Co-RE合金、Zr-Co-TE合金、Zr-Co-RE-TE合金,其中TE包括过渡族元素Ti、Fe、Ni、Mn、Pd、Ru、Pt、V、Cr、Nb、Mo、Tc、Rh、Hf、Ta、W、Re、Os、Ir;
e) Ti-Mo合金,Ti-Mo-RE合金、Ti-Mo-TE合金、Ti-Mo-RE-TE合金,其中TE包括过渡族元素Zr、Fe、Co、Ni、Mn、Pd、Ru、Pt、V、Cr、Nb、Tc、Rh、Hf、Ta、W、Re、Os、Ir;
f)Ti-Zr-V合金、Ti-Zr-V-RE合金、Ti-Zr-V-TE合金、Ti-Zr-V-TE-RE合金,其中TE包括过渡族元素Fe、Co、Ni、Mn、Pd、Ru、Pt、Cr、Nb、Mo、Tc、Rh、Hf、Ta、W、Re、Os、Ir;
g)Zr-Co–Re(铼)合金、Zr-Co–Re--RE合金、Zr-Co –Re—RE-TE合金,其中TE包括过渡族元素Ti、Fe、Co、Ni、Mn、Pd、Ru、Pt、V、Cr、Nb、Mo、Tc、Rh、Hf、Ta、W、Os、Ir。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纤维增塑性吸气粉末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E包括稀土元素Y、Sc 、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Lu。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增塑性吸气粉末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及钛合金纤维的直径为0.04~0.09 mm,长度为0.01~2 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增塑性吸气粉末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及钛合金纤维重量比比例为0.1-70 % 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增塑性吸气粉末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机的轧制压力为10~120 kN、轧制速度为1~5 m/min、辊缝为1~4 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增塑性吸气粉末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板的的烧结工艺为在1000~1200 ℃下保温0.2~2 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晶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晶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341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