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状态调节剂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4283.0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1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邓亮亮;董红静;樊伟;郭诚;张孝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河北国蓬建材有限公司;天津冶建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06 | 分类号: | C08F220/06;C08F220/56;C08F222/06;C08F220/20;C04B24/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陈亚斌;关兆辉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状态 调节剂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状态调节剂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共聚单体和还原剂溶解于水中,搅拌均匀;b.将氧化剂加入水中使其聚合,边搅拌边自动升温;c.待温度升高至预设温度时,保温并持续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加入稳定剂,消除过量的氧化剂后,降温完成。本发明的混凝土状态调节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常压泌水率和压力泌水率,增加混凝土的包裹性和和易性,并且不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与聚羧酸减水剂复配时不会产生沉淀、分层的不均质现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状态调节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状态调节剂合成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不影响混凝土流动性,且与聚羧酸减水剂复配时不发生沉淀、分层等不匀质现象的一种混凝土状态调节剂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全面展开,铁路、公路、桥梁等建筑上的混凝土用量大大增加。但混凝土骨料却日趋枯竭,加之其开采受到环保要求的限制,使得机制砂在我国迅速推广。
机制砂作为天然骨料的代替物,极大的缓解了天然砂供应不足的问题。但因其普遍存在级配不合理、石粉含量高的特点,在应用的同时,给混凝土带来了高粘度、易离析泌水、和易性差等一系列问题。
传统的纤维素、纤维素醚等混凝土状态调节剂,调节性能有限,无法消除机制砂对混凝土的影响。而且在高掺量时,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且与聚羧酸减水剂相溶性差,无法长时间稳定共存,有时仅放置一晚,即会出现沉淀、分层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合成出一种具有较高的防泌水、调节状态功能的高分子吸水树脂,在解决机制砂混凝土工作状态差的同时,不影响其流动性,同时可良好的与聚羧酸减水剂共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状态调节剂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共聚单体和还原剂溶解于水中,搅拌均匀;b.将氧化剂加入水中使其聚合,边搅拌边自动升温;c.待温度升高至预设温度时,保温并持续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加入稳定剂,消除过量的氧化剂后,降温完成。
所述的混凝土状态调节剂合成方法,在步骤a中,所述的共聚单体是分子量不超过300g/mol的水溶性不饱和有机小分子,可以优选为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马来酸酐等。
所述的混凝土状态调节剂合成方法,在步骤a中,所述的还原剂是标准电极电势的数值大于次氯酸而小于臭氧的氧化型物质。例如:双氧水、过硫酸铵、硫酸铁等。
所述的混凝土状态调节剂合成方法,在步骤b中,所述的还原剂是标准电极电势的数值大于锌而小于铜的还原型物质的水溶液。例如:硫酸亚铁、次磷酸钠、抗坏血酸等。
所述的混凝土状态调节剂合成方法,在步骤c中,所述的稳定剂是标准电极电势的数值大于铜而小于碘的还原型物质。例如:亚硫酸钠、焦亚硫酸纳等。
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的混凝土状态调节剂使用人为合成的高吸水树脂,代替天然高分子或天然高分子改性物。可以明显降低其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同时使其与聚羧酸减水剂具有良好的相溶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混凝土状态调节剂合成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混凝土状态调节剂合成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混凝土状态调节剂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所述步骤:
步骤101,将共聚单体和还原剂溶解于水中,搅拌均匀;
步骤102,将氧化剂加入水中使其聚合,边搅拌边自动升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河北国蓬建材有限公司;天津冶建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河北国蓬建材有限公司;天津冶建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42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