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零部件属性矩阵自动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86705.8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87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马腾;马佳;支含绪;邓森洋;陈雨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制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0;G06N3/02 |
代理公司: | 青岛融智中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75 | 代理人: | 李小霞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学习 零部件 属性 矩阵 自动 生成 方法 | ||
1.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零部件属性矩阵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作为样本的产品的零部件信息,创建零部件字典;所述步骤一具体是:获取所有作为样本的产品结构,为产品结构中的零部件信息创建零部件字典;通过零部件的编号,来区分不同的零部件,并对每一个不同的零部件进行聚类处理,将其放入零部件字典中,零部件字典中零部件的个数为N;
步骤二、创建零部件的数值映射;所述步骤二具体是:为零部件字典中的每个零部件创建数值映射,此处将零部件映射的内容定义为一个N维的向量,其中向量的维度由零部件字典的大小决定,即该向量的维度为N,并定义其为零部件的one-hot向量;
步骤三、定义属性矩阵E的大小;步骤三具体是:定义属性矩阵E为一个N×M大小的矩阵,其中矩阵E的横坐标表示字典中的N个零部件,矩阵的纵坐标表示零部件的M个共同特征信息;
步骤四、根据样本产品的结构,建立零部件序列模型;所述步骤四具体是:获取所有作为样本的产品结构,对产品结构中零部件的序列化依照产品的结构树进行处理;
步骤五、设定固定的滑动窗口,划分零部件序列模型,形成训练样本集D;所述步骤五具体是:设定零部件个数为n的固定滑动窗口,设定n = 3,根据固定滑动窗口中的三个零部件和其后一个零部件,来确定训练样本的输入和输出,在零部件序列模型中,固定滑动窗口中的三个零部件P1、P2、P3为训练样本的输入,其后一个零部件P4为训练样本的输出,将P1、P2、P3与P4作为一个样本添加到训练样本集,然后将固定滑动窗口向右滑动一个零部件,训练样本的输入变为固定滑动窗口中的零部件P2、P3、P4,输出变为其后一个零部件P5,将P2、P3、P4与P5作为一个样本添加到训练样本集,以此类推,当该零部件产品的序列模型划分完毕,按上述过程为下一个零部件产品序列模型进行划分,通过不断的滑动窗口,最终形成训练样本集D;
步骤六、构建神经网络结构,并确定网络的输入层、隐含层与输出层;所述步骤六具体是:依据零部件的one-hot向量维度N,创建神经网络输入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因为训练样本的输入为固定滑动窗口中三个零部件,输出为其后的一个零部件,所以输入层神经元个数由三个零部件的one-hot向量组成,即N×3个输入层神经元;输出层神经元个数由一个零部件的one-hot向量组成,即N×1个输出层神经元,由步骤四中定义的N×M大小的属性矩阵E可确定神经网络隐含层的神经元个数,输入层到隐含层的神经元是非全连接的,将属性矩阵E设定为输入层到隐含层的权值矩阵,分别与输入的三个零部件的one-hot向量相乘,得到三个零部件的嵌入向量,嵌入向量的维度均等于M,所以隐含层神经元的个数由三个零部件的嵌入向量组成,即M×3个隐含层神经元;
步骤七、对相关的样本进行训练;
步骤八、使用属性矩阵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零部件属性矩阵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具体是:将训练样本集D转化为样本矩阵,放入到已经构建好的神经网络中,选取合适的激活函数,通过计算,最终得到符合预期的网络结构以及所有最优的权值参数,从中获取输入层到隐含层的权值矩阵,即属性矩阵E。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零部件属性矩阵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八具体是:将给定的零部件的one-hot向量乘以训练得到的属性矩阵E,获得零部件所对应的属性向量;如果为两个零部件的属性向量,即可将其应用于相关算法如余弦夹角、神经网络,计算其相似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制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深制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670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