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茶黄素TF3用于制备PK抑制剂及治疗NAFLD药物的用途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987136.9 申请日: 2019-10-17
公开(公告)号: CN110840881A 公开(公告)日: 2020-02-28
发明(设计)人: 张文姬;孙世利;孙伶俐;陈若虹;黎秋华;赖幸菲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31/353 分类号: A61K31/353;A61P1/16
代理公司: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代理人: 杜瑞锋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黄素 tf3 用于 制备 pk 抑制剂 治疗 nafld 药物 用途
【说明书】:

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黄素TF3用于制备血浆激肽释放酶(PK)抑制剂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药物的用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单体茶黄素TF3(茶黄素‑3,3'‑没食子酸酯)通过对NAFLD肝细胞中PK靶点的直接抑制作用,发现TF3能够显著地抑制PK的酶活性,并可以在抑制PK后进一步显著的激活AMPK信号通路,降低脂质合成的蛋白的表达,活化或者激活脂质分解的蛋白的表达,并可以通过抑制PK活性进而减少细胞内脂质的积累,说明茶黄素TF3可以作为一种新发现的PK抑制剂对脂肪代谢通路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并在改善NAFLD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具有治疗或者缓解NAFLD的作用效果,可以在预防、治疗或者缓解NAFLD药物上进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黄素TF3用于制备PK抑制剂及治疗NAFLD药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被定义为非过量饮酒引起的肝脏内脂肪的过量堆积。据研究,NAFLD与诸如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肾病和血脂紊乱等代谢综合征类症状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一部分患者会由此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随着人们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NAFLD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升高,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约为25%,在我国,成人的发病率约为15%,肥胖儿童的发病率甚至高达68.2%,已成为慢性肝脏疾病的首要病因。

目前,NAFLD的临床治疗通常采用的药物包括诸如二甲双胍等胰岛素增敏剂、诸如依替米贝等降血脂药物、或者诸如己酮可可碱等抗炎药物,这些药物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或治疗作用,但却极易引起和加重肝损伤甚至会产生肝肾毒性。因此,从植物资源中探索高效、安全的天然活性物质以改善和治疗NAFLD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有技术中报道的治疗NAFLD相关的天然植物来源药物多为复方中药制剂。例如,以莪术、赤芍、山楂、绞股蓝、草决明、虎杖、姜黄、黄芪和枸杞为原药组合处方;以丹参、甘草、灵芝、炒白术、人参、五味子、茯苓、焦麦芽、焦山楂、淫羊藿、肉苁蓉、丁香、薄荷、决明子、熟大黄和泽泻为原药的复方制剂;以红景天苷、绞股蓝总苷、姜黄素和白术多糖为原料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以柯子、川楝子、栀子为原药的复方制剂;或者,灵芝多糖复合物等复方药物。这些中药复方药物,一方面配比较为复杂、成本高、加工工序也较为繁琐;同时针对疾病发病过程中的有效靶点的精确治疗方案也不甚明确。因此,寻找针对靶点的精确治疗NAFLD的有效成分的天然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血浆激肽缓释酶PK是在SePreSA网站进行预测分析得分最高的分子,PK(EC3.4.21.34)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能够切割Lys-X和Arg-X位点,由KLKB1基因编码,在肝脏中特异性表达并分泌,并在炎症、血压调节、血栓形成、止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在维持能量代谢稳态方面PK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PK抑制剂能够减少3T3-L1细胞向脂肪细胞表型的分化、减少成熟乳腺脂肪细胞数量和基质重塑、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另外,研究显示PK释放缓激肽(bradykinin,BK)可激活G蛋白B2R受体,进一步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并诱导细胞保护性自噬,从而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AMPK蛋白激酶是调节体内脂质代谢的关键作用位点,也是药物防治代谢性疾病的有效靶点。AMPK活化后,可以促进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磷酸化使其活性降低,减少丙二酰辅酶A(MCoA)合成,从而增强脂肪酸氧化限速酶-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的活性,促进脂肪酸氧化,AMPK的活化还能够降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活性,下调脂肪酸合成酶(FAS)的表达,减少脂肪的合成。因此,能激活AMPK信号通路的药物或植物活性成分越来越受到医药学研究者的重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71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