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宝石晶片研磨抛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7874.3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4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姚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吉星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57/02 |
代理公司: | 32200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宝石晶片 研磨 抛光盘 粗抛光 抛光 磨料 双面抛光机 固定装置 晶片加工 研磨抛光 薄片状 粗糙度 高硬度 厚度差 精抛光 抛光液 上表面 下表面 研磨机 粗磨 粗抛 多片 精抛 微粉 宝石 切割 分组 配合 | ||
本发明属于宝石晶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宝石晶片研磨抛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切割获得的蓝宝石晶片按厚度分组,使得同一组中多片蓝宝石晶片的厚度差在0.001mm以内;研磨阶段:采用粒度为1‑3um的高硬度微粉做为磨料,配合粗磨液,输入至研磨机进行研磨10‑15分钟;粗抛阶段:研磨结束后对所述蓝宝石晶片进行粗抛光;精抛阶段:将粗抛光后的蓝宝石晶片通过薄片状固定装置放置在双面抛光机的下抛光盘上,注入抛光液,所述上抛光盘和下抛光盘对蓝宝石晶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同时进行精抛光,其中所述抛光温度为45‑55℃,抛光时间为25‑35min。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有效,适合工业化生产,所得的蓝宝石晶片的粗糙度低于0.3nm。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宝石晶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宝石晶片研磨抛光方法。
背景技术
蓝宝石是一种具有良好透光性和导热性的单晶材料,同时由于其具有优异的耐温性( 熔点高达2200℃)和超高的硬度(莫氏硬度高达9.0,仅次于硬度为10的金刚石),蓝宝石单晶常用于军工中导弹的制导窗口,精密仪表盘面,高档手表表面等。最近蓝宝石单晶开始用作高端手机的屏面,引起广大商家和消费者的热烈关注,但由于蓝宝石单晶平面的抛光加工效率非常低,成本居高不下,低抛光效率是制约蓝宝石屏面发展的根本原因。开发一种高效的蓝宝石抛光技术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蓝宝石晶片抛光分为A向抛光和C向抛光。从蓝宝石的晶面属性来看,A向晶面的硬度高于C向晶面的硬度。而手机屏面属于A 向蓝宝石晶面,其抛光难度最高。蓝宝石A向抛光一般分为研磨、铜抛和精抛三个阶段。第一道研磨工段的作用在于,降低蓝宝石原料片切削过程产生的表面阶梯性划痕深度,更主要的是使批量蓝宝石原料片的厚度尽量达到一致。同一盘蓝宝石晶片的来料厚度差有些高达10-20um,研磨后晶片厚度差可降至1-3um。第二道铜抛工段目的是使蓝宝石晶片的总厚度差(TTV)和表面粗糙度(Ra)进一步降低。铜抛工段后的蓝宝石晶面开始出现透光性。第三道精抛工段使晶面的表面粗糙度降至1nm以下,使蓝宝石表面平整,此时蓝宝石平片透明。研磨、铜抛、抛光三道工段,关键目的在于逐渐降低晶片的TTV和Ra值。前一道工艺制造出的晶面表面质量优劣会极大地影响后续加工的难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蓝宝石晶片研磨抛光方法,本发明方法简单有效,适合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蓝宝石晶片研磨抛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切割获得的蓝宝石晶片按厚度分组,使得同一组中多片蓝宝石晶片的厚度差在0.001mm以内;
(2)研磨阶段: 采用粒度为1-3um的高硬度微粉做为磨料,配合粗磨液,输入至研磨机进行研磨10-15分钟;
(3)粗抛阶段:研磨结束后对所述蓝宝石晶片进行粗抛光,其中,所述抛光温度为25-38℃,单面抛光25-35min;
(4)精抛阶段:将粗抛光后的蓝宝石晶片通过薄片状固定装置放置在双面抛光机的下抛光盘上,注入抛光液,所述上抛光盘和下抛光盘对蓝宝石晶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同时进行精抛光,其中所述抛光温度为45-55℃,抛光时间为25-35min,即得。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粗磨液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二氧化硅35-48份、碳化硅28-32份、三氧化二铝18-25份、氮化硼14-21份、壳聚糖8-15份、二硼化钛8-14份、甘油12-18份、聚乙二醇7-11份、炭黑6-9份、蛭石粉6-9份、表面活性剂4-7份、分散剂3-5份、去离子水150-180份。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粗磨液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二氧化硅38份、碳化硅30份、三氧化二铝22份、氮化硼18份、壳聚糖12份、二硼化钛11份、甘油15份、聚乙二醇9份、炭黑8份、蛭石粉8份、表面活性剂6份、分散剂4份、去离子水16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吉星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吉星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78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古筝面板表面研磨方法
- 下一篇:镜面抛光防刮设备及其工艺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