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MA-弹簧驱动的飞轮可重复锁紧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88345.5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6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勇;饶智祥;闫晓军;黄大伟;漆明净;刘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G1/28 | 分类号: | B64G1/28;B64G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ma 弹簧 驱动 飞轮 重复 机构 | ||
1.一种SMA-弹簧驱动的飞轮可重复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套SMA-弹簧驱动组件、两组锁柱-楔块单元、壳体滑轮一(4)、限位块内滑轮(5)、限位块(6)、保持解锁弹簧端盖(10)、保持解锁弹簧端盖滑轮(11)、触发锁紧SMA丝绝缘块(12)、顶紧弹簧端盖(15)、滑块(17)、滑块内大滑轮(18)、滑块内小滑轮(19)、壳体(21)、壳体滑轮二(22)、解锁SMA丝绝缘块(23)、复位弹簧(24);
两套SMA-弹簧驱动组件,其一由顶紧弹簧(13)和解锁SMA丝(16)配合,用于驱动锁紧过程和解锁过程,其二由保持解锁弹簧(7)和触发锁紧SMA丝(8)配合,用于控制机构解锁状态的保持和解除;顶紧弹簧(13)一端压在顶紧弹簧端盖(15)上,另一端压在滑块(17)上,双路解锁SMA丝(16)分别绕过滑块内大滑轮(18)和滑块内小滑轮(19),然后绕过壳体滑轮一(4)和壳体滑轮二(22),固定在解锁SMA丝绝缘块(23)上;保持解锁弹簧(7)一端压在保持解锁弹簧端盖(10)上,另一端压在限位块(6)上,触发锁紧SMA丝(8)绕过限位块内滑轮(5)和保持解锁弹簧端盖滑轮(11),固定在触发锁紧SMA丝绝缘块(12)上;顶紧弹簧端盖(15)、解锁SMA丝绝缘块(23)、保持解锁弹簧端盖(10)、触发锁紧SMA丝绝缘块(12)均固定在壳体(21)上;
两组锁柱-楔块单元,分别是:左锁柱(101)、左楔块(102)、左连杆(103)组成的左单元,右锁柱(201)、右楔块(202)、右连杆(203)组成的右单元,左连杆(103)和右连杆(203)结构相同、对称布置,模仿死点锁紧原理,连杆两端与滑块(17)、楔块的连接均采用关节轴承,且一端为反牙关节轴承,另一端为正牙关节轴承,连杆中间设有六角头,旋转六角头可实现连杆的缩短和伸长,同时保证两端关节轴承共面;各单元中,锁柱底面与楔块通过双楔面配合,楔块经连杆与滑块(17)的连接,滑块(17)前后移动可带动楔块(102、202)水平移动,楔块(102、202)水平移动又可进一步驱动锁柱(101、201)的上下运动;
机构锁紧时,预压缩的顶紧弹簧(13)推动滑块(17)前移,通过连杆(103、203)带动楔块(102、202)向外侧移动,进而借助楔面作用驱动锁柱(101、201)上移与飞轮接触,实现锁紧;
机构释放时,对解锁SMA丝(16)通电,使其受热发生相变而收缩,驱动滑块(17)向后运动,进而使楔块(102、202)向内侧运动,锁柱(101、201)在复位弹簧(24)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与飞轮脱离,完成释放;同时,保持解锁弹簧(7)推动限位块(6)卡住滑块(17),实现解锁状态的保持;
需要再次锁紧时,对触发锁紧SMA丝(8)通电,使其受热发生相变而收缩,将限位块(6)从滑块(17)中拉出,滑块在顶紧弹簧(13)作用下向前运动,从而使机构再次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A-弹簧驱动的飞轮可重复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弹簧(13)和解锁SMA丝(16)组成的驱动组件,同时驱动左右两组楔块-锁柱单元,两个锁柱(101、201)同步锁紧飞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A-弹簧驱动的飞轮可重复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柱和楔块的配合面采用双楔面形式,大角度为45°,小角度为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A-弹簧驱动的飞轮可重复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7)设有滑槽,解锁时,保持解锁弹簧(7)将带有凸台的限位块(6)压入滑槽内,卡住滑块(17),使机构保持在解锁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A-弹簧驱动的飞轮可重复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SMA丝(16)采用双路冗余设计,解锁时,对其中任意一根SMA丝通电即能实现释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A-弹簧驱动的飞轮可重复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锁柱(101、201)与飞轮的接触面为弧面,与飞轮的内倒角边接触实现锁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834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