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声呐点云数据的水下施工控制事件自动获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88614.8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6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雨希;朱屹平;卞红雨;张志刚;刘秋逸;蒋弘瑞;李万堃;郭洪涛;徐梦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雨希;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30 | 分类号: | G06T7/30;G06T7/33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刘景祥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声呐 数据 水下 施工 控制 事件 自动 获取 方法 | ||
1.一种基于声呐点云数据的水下施工控制事件自动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初始点云分成底部平面及剩余点云;
步骤2:对剩余点云再次分割,得到上排布平面;
步骤3:对底部平面进行局外点滤除,滤除底部平面中干扰点云,得到下排布平面;
步骤4:对上/下排布平面进行簇分类;
步骤5:通过选取并比较点云簇的特征点的位置,筛选出边缘簇;
步骤6:对上排布边缘簇进行直线拟合,对下排布边缘簇进行直线拟合,得到两条拟合直线的参数;
步骤7:计算两条拟合直线间距离,得到排布的搭接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1中,对初始点云进行基于RANSAC理论的平面分割,将底部平面分割出来;
最优平面模型的选取见式:
A,B,C,D最优=A,B,C,D|max{p1,p2,...pi,...pk}
其中A,B,C,D为平面模型参数,pi为局内点数,k为循环次数;
当次循环得到的局内点数大于之前循环得到的最大局内点数,则更新最大局内点数的值,并按照下式计算新的k值:
p为点云分割成功的概率,w为局内点数与点云总数的比值,n为确定一个模型所需点云数;
循环结束后,选取最大局内点数对应的平面模型参数作为平面分割的最优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2中,对分割出的底部平面后剩余的点云再次分割,使用RANSAC理论,将上排布平面从剩余点云中分割出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3中,使用基于统计分析的局外点滤除法对底部平面进行局外点滤除,滤除底部平面内散乱点云,得到下排布平面,该方法的要素见下式:
dn为任意点云与其u邻域点云的距离均值,x,y,z为点云的三维坐标,xv,yv,zv为第v个点云的三维坐标,μd和σd分别为底部平面所有点云的dn的均值和标准差,根据dn的上述统计信息滤除局外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4中,利用基于欧氏距离的簇分类方法对排布平面进行点云簇分类;
对于两组点云PI和Pj,若满足式:
则认为两组点云PI和Pj形成不同的簇;其中︱pqpg︱表示计算两点pq和pg间的距离,dth为簇分类距离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5中,在簇分类的结果中提取边缘簇:选取点云簇的特征点,通过比较特征点的分布位置确定边缘簇的特征点,反向索引出边缘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6中,使用LMedS法和M-estimator法对两块排布平面的边缘簇进行直线拟合,LMedS法的表达式如下:
A,B,C最优=A,B,C|min{med(r1),med(r2),...med(riL),...,med(rkL)}
其中A,B,C为空间直线参数,riL为直线拟合残差,med(·)为取中值运算,kL为循环次数;选取直线拟合残差中值的最小值对应的直线参数作为最优参数;
M-estimator法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A,B,C为空间直线参数,riM为直线拟合残差,∑ρ(riM)为残差函数求和,ρ(riM)为残差函数,kM为循环次数;ρ(riM)取值为:
T值用以抑制过大的残差分量;选取残差函数之和的最小值对应的直线参数作为最优参数;
针对不同拟合方法及不同参数得到的拟合直线,使用拟合直线残差统计量衡量出最适合的拟合方法及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雨希;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刘雨希;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861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