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89902.5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1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崇汉;陈宇;李杰;朱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国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50213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仇倩倩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桩 排风机构 通水管 转动轴 周向侧壁 安放腔 布液管 集液管 驱动片 蓄水箱 多片 通水 水泵 凸出 壳体侧壁 排风叶片 散热方式 散热效果 散热性能 充电枪 充电线 可转动 热空气 通风孔 散热 管壁 壳体 拉门 腔内 连通 | ||
一种充电桩,用于解决现有散热方式并不能快速将充电桩附近的热空气散去,从而影响充电桩散热性能的技术问题。包括充电桩本体、充电枪以及充电线,还包括壳体、蓄水箱、水泵、布液管、集液管、多根通水管、设在通水管上的多个排风机构和设于壳体侧壁上的带通风孔的开拉门,蓄水箱与布液管连通,水泵与集液管连接,排风机构均包含一根可转动地穿设在对应通水管管壁上的转动轴、多片固定在转动轴一端周向侧壁上的驱动片和多片固定在转动轴另一端周向侧壁上的排风叶片,通水管上对应排风机构处的管壁均向外侧凸出形成安放腔且该处驱动片数量的其中部分位于安放腔内,另一部分位于通水管管腔内,本发明散热效果优越,主要用于充电桩散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稳定散热的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出现以及配套充电桩设施的配备,必将给人们的交通出行方面带来更加有益的影响,众所周知,随着充电桩的持续升级改进,现在的充电桩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新能源汽车完成充电,以保证人们规律的交通出行,然而,大量的电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充电过程,这个过程将产生较多的热量堆积现象,当热量持续积累到一定范围时,充电桩将会因受热严重而出现故障甚至彻底遭到破坏。
现有技术中,为了及时对充电桩进行散热,已经出现了一些通过通水的方式对充电桩进行散热,但是这种单一通过通水散热的方式仍然存在一个客观的缺陷:在散热过程中,虽然通水方式能够带走一部分充电桩产生的热量,但是充电桩附近温度依然较高,并不能快速将充电桩附近的热空气散去,不利于充电桩散热性能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推出一种充电桩,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散热方式并不能快速将充电桩附近的热空气散去,从而影响充电桩散热性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充电枪以及将两者连接的充电线,还包括将充电桩本体罩护在内的立式矩形壳体、设于该壳体顶部的蓄水箱和水泵、设于该壳体内且靠近壳体一侧侧壁顶部的横向布液管、设于该壳体内且对应在布液管下方的横向集液管、多根将布液管与集液管连通的通水管、设置在每根通水管上的多个排风机构和设于壳体侧壁上的一块带通风孔的开拉门,该开拉门靠近充电枪,所述蓄水箱与布液管连通,水泵与集液管连接以将集液管内的水体抽出并送至蓄水箱内,每个所述排风机构均包含一根可转动地穿设在对应通水管管壁上的转动轴、多片均匀固定在转动轴一端周向侧壁上的驱动片和多片均匀固定在转动轴另一端周向侧壁上的排风叶片,所述转动轴与通水管的侧壁密封连接,通水管上对应排风机构处的管壁均向外侧凸出形成安放腔且该处驱动片数量的其中部分位于安放腔内,另一部分位于通水管管腔内,以受通水管内下落水体的驱动进而带动对应的排风叶片转动排风。
工作原理:充电时,打开所述开拉门,然后将所述充电枪从所述壳体中取出并插接到充电汽车的充电口内,之后向所述蓄水箱内注入冷却水,此时位于蓄水箱内的冷却水在重力作用下依次流经所述布液管、通水管和集液管,启动所述水泵,水泵将流进所述集液管内的冷却水抽出并送进所述蓄水箱内,完成冷却水的循环,位于通水管内的冷却水能够对位于壳体内的充电桩本体进行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国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国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99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电桩防漏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时的电路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