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港池波流的施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89903.X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4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邢方亮;王磊;陈俊;王天奕;徐奕蒙;丘瑾炜;郭泽斌;王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1/02 | 分类号: | E02B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6 | 代理人: | 唐敏;江文鑫 |
地址: | 51061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波流 施工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制造港池波流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制造港池波流的施工结构,包括港池,港池的边缘修筑有围墙以及底壁,围墙包括四个首尾相连的边墙,四个边墙与底壁围合形成港池;港池内布置多个造波机,多个造波机布置在两个或者三个边墙的内侧;在底壁上挖设有多个预留孔,预留孔的下方挖设有泵井,预留孔与泵井连通,泵井与储水池相连通,泵井内设置有生潮设备,生潮设备的上端置于预留孔内,生潮结构的下端与储水池相连通,水流从多个预留孔内由下至上流出,可以均匀平稳地出流,达到更加真实的模拟效果,布置在边墙的内侧的多个造波机,从港池的单侧或多侧进行造波,即可单独使用,又可联动运行;从而满足造波与生潮同步进行的试验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制造港池波流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制造港池波流的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在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海岸与河口波浪潮流泥沙模拟实验中,通过建造港池波流设施是进行物理模型研究的一种必备方法,物理模型概念根据水流和泥沙运动的力学规律,按照相似理论,制作与原型几何相似的实体模型,以动态与动力相似为准则,试验研究河流、湖泊、河口、海岸的水流、波浪、泥沙运动和河床演变规律(包括工程前后的相应变化)的过程。
目前,造波机通过设置于设备前端并且置于水中的推波板的往复运动来制造满足特定需要的波浪,波浪作用于水槽或水池中的物理模型。
然而,由于实验研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研究人员对所产生波浪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造波方法是将造波机固定布置在水槽或水池中,只能进行单一的造波试验或者单一的生潮试验,存在无法同时满足在生潮过程中同时进行多侧波浪试验的需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制造港池波流的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制造港池波流的方法无法同时满足在生潮过程中同时进行多侧波浪试验的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制造港池波流的施工结构,包括向下挖设的港池,所述港池呈矩形状,所述港池的边缘修筑有围墙以及底壁,所述围墙包括四个首尾相连的边墙,四个所述边墙与所述底壁围合形成所述港池;所述港池内布置多个造波机,沿所述边墙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造波机布置在两个或者三个所述边墙的内侧;沿所述底壁的长度或宽度方向,所述底壁上挖设有多个预留孔,所述预留孔的下方挖设有泵井,所述预留孔与所述泵井连通,所述泵井与储水池相连通,所述泵井内设置有生潮设备,所述生潮设备的上端置于所述预留孔内,所述生潮结构的下端与所述储水池相连通,当所述生潮设备启动后,所述生潮设备将所述储水池内的水经由所述预留孔输送所述至港池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造波机对立布置的边墙的内侧布置有斜坡式消能箱,所述斜坡式消能箱布置在预留区的外侧,在其它布置有造波机的边墙的内侧布置有直立式消能箱,所述斜坡式消能箱布置在所述预留区的外侧,所述直立式消能箱布置在所述造波机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预留孔的侧壁上由上至下分别朝内水平凸出布置有第一跺头以及第二跺头;所述生潮设备包括栅格板、耦合管以及潜水泵,潜水泵置于所述泵井中,所述耦合管与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连通,在所述第一跺头上封盖有栅格板,所述耦合管固定布置在所述第二跺头上。
进一步地,所述耦合管包括上法兰、中管以及下法兰,将所述上法兰焊接在所述中管的上端,将所述下法兰焊接在所述中管的下端,所述稳流装置包括上环、压水板、多根支撑杆以及预埋法兰,多根所述支撑杆由上至下依序穿过并与所述上环、压水板以及预埋法兰,所述压水板与所述支撑杆活动布置,可沿所述支撑杆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预埋法兰套设在所述中管上并与所述第一跺头呈固定布置,所述预埋法兰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法兰的下表面贴合布置,所述耦合管的下法兰与所述潜水泵固定布置,且所述中管与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沿环绕所述上法兰圆周方向,所述上法兰的上表面朝下凹陷并形成有用于安装密封条的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呈同心布置,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安装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99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港池波流的生潮结构
- 下一篇:城市硬质河道生态化改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