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子源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90120.3 | 申请日: | 2019-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9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吴宝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品玉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49/10 | 分类号: | H01J49/10;H01J4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何静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源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质谱仪用离子源,所述离子源包括外部管(10)、内部管(11)、放电电极(12)和气体挡板(13);其中,内部管(11)同心的放置在外部管(10)内,放电电极(12)固定在内部管(11)外壁,气体挡板(13)固定在外部管(10)的内壁,且紧贴在放电电极(12)上方。该离子源使得分析物离子在内部管(11)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最小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质谱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便携式质谱仪用离子源。
背景技术
如何让质谱仪便于携带,使其能够适于现场实时监测,是当今产业界和学术界比较关注的研究方向。在便携式质谱仪中,获得分析物离子的方式通常是,将离子源产生的离子靠近待分析物的表面,离子源产生的离子使得待分析物电离产生分析物离子,分析物离子在气流的作用下,沿着采样管从外界输送到质谱仪中。然而,分析物离子在沿着采样管传输的过程中,分析物离子和采样管内壁接触,由于中和效应,会使部分离子损失在采样管的内壁上。尤其是,当分析物离子通过采样管所需的时间远远大于分析物离子扩散或者迁移到采样管内壁的时间,离子的损失将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便携式质谱仪用新型离子源,该离子源使得分析物离子在采样管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最小化。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子源,该离子源包括外部管10、内部管11、放电电极12和气体挡板13。其中,内部管11同心的放置在外部管10内,放电电极12固定在内部管11外壁,气体挡板13固定在外部管10的内壁,且紧贴在放电电极12上方。
其中,外部管10为内壁至少部分覆盖导体部的电介质管。
其中,内部管11为导体管、或者外壁部分覆盖导体部的电介质管。
其中,气体挡板13包括第一片状圆环21和至少三个固定杆22,且在第一片状圆环21上同心的设置至少一圈圆孔;第一片状圆环21的内径大于内部管11的外径,且第一片状圆环21的外径小于外部管10的内径;每个固定杆2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片状圆环21的外径处,另一端固定在外部管10的内壁上。
其中,放电电极12包括第二片状圆环31、沿着第二片状圆环31的半径向外延伸的放电尖端32以及在第二片状圆环31上同心设置的至少一圈圆孔;第二片状圆环31的外径和放电尖端32的长度之和小于外部管10的内径,第二片状圆环31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内部管11的外径,且在第二片状圆环31的内径和内部管11的外壁之间无气体流过。
其中,气体挡板13的材质为绝缘介质,放电电极12的材质为导体。
其中,放电电极12的第二片状圆环31上的圆孔和气体挡板13的第一片状圆环21上的圆孔,随着外部管10的转动,会出现部分重叠、完全重叠以及完全不重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离子源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气体挡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放电电极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气体挡板和放电电极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品玉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品玉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01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质谱仪
- 下一篇:四极质量分析器及质量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