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见光偏振的车内人数统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90791.X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6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于云翔;彭凌祺;孙长燕;杜海亮;饶志涛;张艳辉;孙东芳;陈硕阳;白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V20/59 | 分类号: | G06V20/59;G06V20/52;G06V10/145;G06V10/25;G06V10/52;G06V10/80;G06V10/82;G06N3/046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见光 偏振 人数 统计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见光偏振的车内人数统计系统,所述统计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与信息处理分系统、主控与人数统计分系统、照明分系统。所述数据采集与信息处理分系统包括偏振模块、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图像采集,进行偏振信息融合透车膜处理;所述照明分系统对车内环境补光;所述主控与人数统计分系统用于车内乘坐人员检测与人数统计。本发明对贴膜车辆车内人数的统计精确度高,检测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安防技术领域,涉及贴膜车辆内乘车人数统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和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早已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国家发展趋势,一些企业园区的集中建设,也增加了园区出入管理的难度,重要卡口或区域对进入车辆内人员情况需要排查以确保安全。以上海市化学工业区为例,园区占地面积36.1平方公里,涉及153家企业,5万人以上人员,出入道路十几条,园区上下班高峰出入车辆众多,无法进行停车逐一检查。因此,一种不停车核实车内人员数量的技术手段需求迫切,对园区持证车辆的出入进行即安全、有高效的人员核查管理。对于一些重要卡口或特殊区域对通行车辆内人员清晰探测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测和分析行驶车辆内人员的数量、姿态、行为等,可以对重要卡口和特殊区域能否通行予以提示或警告。
对行驶车辆内人员的探测和识别,受车辆贴膜、车辆运动、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大大增加了探测和识别的难度。汽车贴膜是以改善汽车玻璃光学性能和安全性能等功能的多层聚酯复合薄膜材料,是太阳膜、遮阳膜和防爆膜等的统称。汽车隔热膜由于具有隔热隔紫外线等功能得到广泛关注。增加可见光和红外线反射能有效地降低太阳光能的透射率,达到节能隔热的目的。但是,为了保证司机驾车的安全性,要保证有足够的可见光透射率,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汽车前挡风窗玻璃及驾驶员视区范围的可见光透射比应不小于70%,汽车侧挡风窗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应不小于60%。因此,通过阻隔太阳光中红外波段辐射成为降低车内温度达到隔热的效果的主要手段。综上考虑,车窗玻璃的主要透过的波段范围是480~760nm区间,相应地,若要清晰地探查车内人员,相机也要选择该波段进行成像。
目前针对车内人员探测的主要方式为车内增加传感器进行感知,但对于外部人员进一步确认其正确性通常无法评估,外部探测受玻璃贴膜、车辆移动的影响,红外、毫米波以及超声波等往往应用受限,普通可见光相机受贴膜玻璃、强光、杂光的影响探测概率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解决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精确统计贴膜车辆车内人数的统计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见光偏振的车内人数统计系统,采取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统计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与信息处理分系统、主控与人数统计分系统、照明分系统。
所述数据采集与信息处理分系统包括偏振模块、信息处理模块;
信息处理模块判断系统是否启动,并将同步信号发送给偏振模块和照明分系统;对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偏振信息融合透车膜处理,将处理后的图像实时发送给主控与人数统计分系统;
偏振模块接收到同步信号后采集可见光图像;
所述照明分系统接收到同步信号,对车内环境补光;
所述主控与人数统计分系统用于车内乘坐人员检测与人数统计。
进一步的,
所述偏振模块采用偏振相机采集图像。
所述偏振信息融合透车膜处理的方法为:将偏振相机采集到的图像按照2*2矩阵的各个像素点位置分解为0°、45°、90°以及135°四个不同震动方向的图像,大小为原图的1/4,提取90°方向的图像发送给主控与人数统计分系统。
所述主控与人数统计分系统采用基于大数据处理的深度学习技术对车内乘坐人员检测与人数统计,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未经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07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