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分检、无破损葵花籽收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91253.2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3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刚;韩洪江;徐进;韩晓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F11/00 | 分类号: | A01F11/00;A01D91/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李泉宏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分 破损 葵花籽 收割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分检、无破损葵花籽收割装置,本发明的自分检、无破损葵花籽收割装置包括机架、钢筋钳口、输送机构、分检机构、脱籽机构、吸风机、液压升降机构、动力输出机构和底座。钢筋钳口用于收集向日葵盘,输送机构用于将采集到的葵盘输送到分检机构,分检机构用于分检出大直径和中直径葵盘,并将其分别输送到后续脱籽机构,双层脱籽机构用于将分检后的大、中葵盘分别进行脱籽处理;吸风机可以将葵花籽中的杂物分离出去。本发明实现了一次性完成葵盘收集、大中葵盘分检、脱籽、杂物分离和籽粒收集的葵盘收割过程,不存在拨禾轮对葵盘打击损失籽粒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收获机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向日葵收割方法及收割装置。
背景技术
向日葵是中国五大油料作物之一,目前其总产量在170万吨左右。由于种植向日葵的经济效益好,种植面积和区域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但是向日葵的收割一直面临很大困难,国内向日葵收割绝大部分还处于人工收割,机械化程度低,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应用,虽然能缩短工期,节省劳力,但是投入较高,而且只能在平原地区使用,受地域限制明显;二、国内现有的大部分割台不能一次完成葵盘收割、分检、脱粒和杂物分离功能,而且由于是在籽粒湿软情况下收割,拨禾轮对葵盘打击而造成籽粒脱落,籽粒破碎率高,实际使用情况都不理想。CN108738664A专利公布了一种梳割式向日葵收割方法及割台,极大减少了拨禾轮对葵盘的打击和因此产生的籽粒脱落损失,此发明只解决了向日葵机械化收割葵盘的问题,还不能直接进行葵盘脱粒操作。目前国内,还未见到关于一次性完成葵盘收割、大中葵盘分检、脱粒、杂物分离和籽粒收集的割台装置的专利公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分检、无破损葵花籽收割装置,以满足现有向日葵收割装置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种自分检、无破损葵花籽收割装置,包括机架1、钢筋钳口2、输送机构3、分检机构 4、脱籽机构5、吸风机6、液压升降机构7、动力输出机构8和底座9;
所述输送机构3、分检机构4、脱籽机构5和液压升降机构7均设置在机架1上;底座9安装在机架1下方,用于承托机架1,底座9下方设有行走轮,前端设有牵引连接点;
所述钢筋钳口2通过转轴固定在输送机构3入料处,用于收集向日葵盘,所述转轴用于调整钢筋钳口2的高低,以适应向日葵植株高度的差异;
所述输送机构3出料处与机架1铰链连接,液压升降机构7下方安装在机架1上,上方与输送机构3连接,所述的输送机构3用于将钢筋钳口2收集的向日葵盘输送到分检机构4,液压升降机构7用于调节输送机构3的高低;
所述的分检机构4安装在机架1上,分检机构4设置于输送机构3出料处,所述的分检机构4由上分检震动筛41和下分检震动筛42组成,所述的上分检震动筛41和下分检震动筛 42分别通过四角上的弹簧固定在机架1上,分别通过电驱动的震动装置驱动其上下运动以产生震动;上分检震动筛41上的筛孔为大孔,下分检震动筛42的筛孔为小孔,用于将大小不同的向日葵盘筛分出来,并分开输送到脱籽机构5;
所述脱籽机构5由上层脱籽机构和下层脱籽机构两部分构成,
上层脱籽机构包括:钢筋波轮50、钢筋滑板51、动态籽粒分离筛52、单层葵盘脱籽辊 53、双层葵盘脱籽辊54和籽粒收集网55;
钢筋滑板51为由若干钢筋条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组成的网状结构,钢筋滑板51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一端朝向分检机构4,另一端连接在动态籽粒分离筛52上,
钢筋波轮50安装在钢筋滑板51下方,其结构是由若干短钢筋条安装在转轴上构成,所述短钢筋条穿插在钢筋滑板51的网状结构中,在转轴的带动下短钢筋条将钢筋滑板51上的向日葵盘拨至动态籽粒分离筛5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12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