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液晶调光器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91578.0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4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卢遵胜;王飞;周孟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1 | 分类号: | G02F1/1341;G02F1/1339;G02F1/13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液晶 调光 器件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液晶调光器件工艺,其包括步骤:a.提供均具有透明导电层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b.分别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具有透明导电层的一侧形成配向层并对所述配向层进行配向;c.接着在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上散布间隔子;d.在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上涂布密封框胶,形成密封框胶区域;e.在所述密封框胶区域内滴注液晶;f.对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进行辊压贴合;g.对所述密封框胶进行固化;h.切片分装,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至少其一为柔性基板,所述步骤b至所述步骤g连续循环进行。本发明的制备液晶调光器件工艺,制备工艺简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备液晶调光器件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调光器件作为一种光电复合型器件,其主要是由透明导电基材和液晶层组成,通过外加电场的方式,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而实现透光和散光的宏观状态的转变。液晶调光器件可被广泛应用到住宅、商业建筑物、汽车等行业,用来提供隐私环境、减少环境阳光的眩光、或者控制有害的紫外线影响等。对于柔性的液晶调光器件,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为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技术和聚合物稳定胆甾液晶(PSCT)技术,通过电控调光的方式,实现透光态与散射态之间的转换。但是这两项技术在制作过程中都需要引入聚合物,通过光照或利用光掩板产生相分离、形成特定的聚合物网络或者聚合物墙壁,为液晶提供稳定的聚合物网络结构,并且该种制备工艺过程复杂。
在传统采用玻璃作为基板的液晶显示器(LCD)生产工艺中,液晶材料的灌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非真空环境下制作空盒后使用真空灌晶设备灌注,另一种为液晶按点阵方式滴注到基板上然后在真空环境下进行贴合的方式,而在制备柔性显示器件方面,如果使用卷对卷连续性生产,必须在非真空环境下进行,这就要求液晶充填和上下片贴合密封也具备连续生产性,如达到此要求,即需要在卷对卷压合前,在单面基材上完成间隔子散布、密封胶涂布和液晶滴注等步骤,特别是密封胶涂布及液晶滴注,要保证液晶能充满整个液晶盒,又不要液晶溢出密封胶,在液晶滴注量、滴注形状、与密封胶的距离等方面需要有严格的工艺控制,现有工艺中容易产生盒内气泡、密封胶穿刺或被液晶浸润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制备液晶调光器件工艺。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备液晶调光器件工艺,其包括步骤:a.提供均具有透明导电层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b.分别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具有透明导电层的一侧形成配向层并对所述配向层进行配向;c.接着在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上散布间隔子;d.在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上涂布密封框胶,形成密封框胶区域;e.在所述密封框胶区域内滴注液晶;f.对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进行辊压贴合;g.对所述密封框胶进行固化;h.切片分装,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至少其一为柔性基板,所述步骤b至所述步骤g连续循环进行。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对所述配向层进行配向采用卷对卷配向。
优选地,所述柔性基板选自PET 、PEN、PC、PP、PMMA、PBT、PVC、PI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所述间隔子在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密度为3-30个/mm2。
优选地,所述步骤d中形成多个所述密封框胶区域,其中,所述密封框胶的宽度小于2mm,相邻的所述多个密封框胶区域之间的间隔为2-10cm。
优选地,所述步骤e中滴注液晶的方式包括滴注成点矩阵和半封条格状。
优选地,所述点矩阵中,每点的间距为1-5cm,所述点矩阵的边缘距离所述密封框胶为0.5cm。
优选地,所述半封条格状的形成方式为先滴注垂直于辊压方向的横条,接着再沿平行于辊压方向滴注竖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15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土壤微生物修复剂收集放大循环利用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集成疏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