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粘土矿物催化裂解生成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92741.5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1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钟哲科;杨生茂;张小平;卞方圆;刘玉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1J21/16;C09K17/40 |
代理公司: | 11427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土矿物 有机无机复合体 生物质材料 生物质 粒径 密闭反应釜 纤维素 催化裂解 反应终止 固相产物 固液分离 混合材料 加热炭化 冷却产物 污染土壤 反应釜 蒙脱石 水混合 伊利石 重量比 干基 破碎 应用 修复 | ||
本发明为一种利用粘土矿物催化裂解生成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及其应用,具体步骤为:将生物质、粘土矿物材料和水混合,其中生物质干基重量、粘土矿物材料和水的重量比为1:0.1~0.5:5~15;再将上述混合材料放在带有搅拌功能的密闭反应釜中加热炭化;反应终止后,冷却产物,将反应釜中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固相产物经干燥后得到含水量小于20%的褐色或黑色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其中所述生物质材料是指粒径小于2mm的任何含纤维素含量大于10%的生物质材料;粘土矿物材料是指粒径小于0.3mm的2:1型粘土矿物蒙脱石或伊利石或两者任意比例的组合。上述有机无机复合体可应用于多种破碎或污染土壤的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粘土矿物催化裂解生成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水土流失、瘠薄化、荒漠化等土壤退化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中国国土资源部2014年6月24日发布的《土地整治蓝皮书》指出,中国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的面积约5000万亩,很多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特别是大城市周边、交通主干线及江河沿岸的耕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造成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据测算,当前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相当于4000万人一年的口粮。而中国土地盐碱化、沙化面积达20.25亿亩,水土流失面积达53.4亿亩。在自然生态环境退化的同时,矿山开发、生产建设每年仍在造成大量土地损毁和废弃,因此,土地整治和修复已成为我国目前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利用效率、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重要任务。
其中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是土壤营养的供给源,是形成土壤结构的结构基础,是固持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载体。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是普遍存在的土壤胶体,是决定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的主要物质基础,而且在土壤肥力特性中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小颗粒尺寸,对外来物质的吸附能力,包括金属,氮和磷酸盐,可能不同于具有特定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的其他土壤成分。对于重金属和有机无机复合体之间反应对土壤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吸附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金属物种形成和浓缩,接触时间,温度和pH值。pH值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其对化学形态和重金属溶解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土壤中复合体吸附污染土壤的方法至今还未有重大研究进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粘土矿物催化裂解生成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其特征在于,以生物质材料和粘土矿物材料,在水分含量、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开展裂解反应,得到的有机无机复合体。
作为优选,所述生物质材料是指粒径小于2mm的任何含纤维素含量大于10%的生物质材料;粘土矿物材料是指粒径小于0.3mm的2:1型粘土矿物蒙脱石或伊利石或两者任意比例的组合。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粘土矿物催化裂解生成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制备方法,首先将生物质、粘土矿物材料和水混合,其中生物质干基重量、粘土矿物材料和水的重量比为1:0.1~0.5:5~15;再将上述混合材料放在带有搅拌功能的密闭反应釜中加热炭化;反应终止后,冷却产物,将反应釜中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固相产物经干燥后得到含水量小于20%的褐色或黑色的有机无机复合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应釜中水的温度为180-300℃,反应时间为30-120min,搅拌转速为50~300r·min-1。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一种利用粘土矿物催化裂解生成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应用,将上述得到的固态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用作土壤退化修复材料,可应用于酸化、贫瘠化、盐碱化和重金属污染等土壤的修复中。
作为优选,粘土矿物催化裂解生成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应用,按100-500公斤每亩掺入到需要修复的土层中。
本发明的优点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未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27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