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耐磨性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93757.8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5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薛同乐;宋扬;薛淞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锦钻针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 |
代理公司: | 37241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桂斌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刮砂器 砂盘 底板 运动机构 耐磨性测试装置 测试领域 底板连接 向内凹陷 上表面 耐磨 砂层 支架 磨损 填充 测试 | ||
本发明涉及针测试领域,尤其是一种针耐磨性测试装置。包括底板、刮砂器、砂盘和砂盘运动机构,砂盘通过砂盘运动机构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砂盘内设有刮砂器,刮砂器通过刮砂器支架与底板连接,所述砂盘内填充有测试用的砂;所述刮砂器的底部低于砂层的上表面,刮砂器的左、右两侧面的中部均向内凹陷。其模拟针在使用中造成的磨损和破坏性,实现了快捷、准确的得出针的各种耐磨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测试领域,尤其是一种针耐磨性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针在我们的日常生产及生活中,使用领域广泛,历史悠久,针的耐磨损性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寿命和更换新针的周期性。但是至今尚无一种专业的对针尖、针钩等磨损部位的检测器具和快速科学的检测手段,无法对各种针的寿命及耐磨性预先得出结果和评测,因此带来了以下问题:
1、针的使用者只有通过实际应用、且经过相当长的使用时间,方能得出各种类型的针的耐磨损性数据,因此无法预先制定出最科学的、最合理的、最经济的换针周期和生产工艺。
2、由于无法预知针的耐磨性,在用针生产一些航天航空部件、磨量极高的碳纤维和陶瓷纤维复合材料时,一旦针因磨损过快失效而造成频繁更换新针,必将使复合材料的内部密度产生很大差异,且还会造成表面平整度差、厚度均匀性差、产品报废等后果。
3、当生产航空航天用的碳/碳、碳/陶复合材料时,一旦使用了耐磨损性差的针,在实际生产中针的磨损过快,大量的被磨损下来的金属微粒残留在复合材料体中,当碳纤维复合材料在3000℃以上的高温中进行碳化时,过多的金属微粒会产生“气化效应”,从而造成制成的碳纤维材料体中留下较多的“空洞”,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内部质量和各种性能指标。
4、因为不能预先得知针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不能科学地制定出换针周期,在进行一些生产过程不能中止的产品加工时(如长丝纺粘针刺法),往往措手不及,造成大量的原材料浪费和不合格品。
5、当采购方和供货方在耐磨损及使用寿命上产生争议时,不能在短时间内拿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数据资料,快速解决争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针耐磨性测试装置,模拟针在使用中造成的磨损和破坏性,实现了快捷、准确的得出针的各种耐磨数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耐磨性测试装置,其中,包括底板、刮砂器、砂盘和砂盘运动机构,砂盘通过砂盘运动机构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砂盘内设有刮砂器,刮砂器通过刮砂器支架与底板连接,所述砂盘内填充有测试用的砂;所述刮砂器的底部低于砂层的上表面,刮砂器的左、右两侧面的中部均向内凹陷。
本发明中,所述砂盘内设有中隔板,砂设置在中隔板上,中隔板的下方设有超声波振子。
所述刮砂器支架包括横向支架和与横向支架的端部固定连接的竖向支架,横向支架位于砂盘的上方,竖向支架位于砂盘的侧面,竖向支架的底部通过吸盘与底板连接,所述刮砂器设置在刮砂器支架的横向支架上。
所述刮砂器与刮砂器支架的横向支架之间可以滑动连接,也可以固定连接。
所述砂盘运动机构包括X向运动机构和Y向运动机构,所述Y向运动机构包括Y向滑板、Y向滚珠丝杠、Y向滑轨和Y向滑块,X向运动机构包括X向滑板、X向滚珠丝杠、X向滑轨和X向滑块;
所述Y向滑板的底部中部设有Y向滚珠丝杠,Y向滚珠丝杠与伺服电机连接,Y向滑板沿Y向滚珠丝杠的轴向往复移动,Y向滑板的底部固定有Y向滑块,Y向滑块套在Y向滑轨上,Y向滑块沿Y向滑轨滑动;所述X向滑板的底部中部设有X向滚珠丝杠,X向滚珠丝杠与伺服电机连接,X向滑板沿X向滚珠丝杠的轴向往复移动,X向滑板的底部固定有X向滑块,X向滑块套在X向滑轨上,X向滑块沿X向滑轨滑动;
所述Y向滑板与砂盘的底部固定连接,Y向滑轨与X向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X向滑轨固定在底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锦钻针业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锦钻针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37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