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粒度砂带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93794.9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5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罗斌;张健;李黎;刘红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D11/00 | 分类号: | B24D11/00;B24D11/04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世虹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砂磨 磨粒 砂带 粒度砂 磨料层 长边 砂光 复合 表面粗糙度 材料去除 动力消耗 工件表面 结构设置 磨削工件 磨削加工 砂光处理 梯度变化 砂光机 粘结层 磨削 砂架 制备 | ||
本发明涉及磨削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复合粒度砂带及其制备方法,复合粒度砂带包括基体、粘结层和磨料层;磨料层包括多个砂磨区;各个砂磨区的磨粒的磨削端处于同一基准高度;每个砂磨区设置同一粒度的磨粒,各个砂磨区磨粒的粒度沿着砂带的长边方向呈梯度变化;本发明所示的砂带在沿其长边方向对工件进行表面处理时,可由不同的砂磨区的磨粒依次磨削工件的表面,从而工件在进行材料去除的同时,还获得了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并在将该砂带用于砂光机时,有利于大大简化砂光机上多组砂架的结构设置,使得砂光机操作更为简单便捷,提高了对工件表面进行砂光处理的效率,同时降低了其动力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削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粒度砂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砂带作为涂附磨具中磨削效率最高的磨具形态,具有“冷态磨削”和“弹性磨削”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和木材等加工领域。近些年来,砂带磨削技术整体朝着强力、高效、高速和精密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延长砂带的使用寿命和扩大砂带的应用范围,砂带生产技术在磨料结构类型、涂层工艺、植砂工艺等方面发展迅速。在砂带类型和磨料结构方面,出现了堆积磨料砂带、金字塔形磨粒砂带、空心球复合磨粒砂带、高弹性砂带等产品。
然而,上述新型磨料和砂带研发主要集中在金属磨削领域,针对木材磨削而特别设计的涂附磨具少之又少。
涂附磨具在木材加工行业中的应用约占其全部应用领域的30%-40%,其中,绝大多数为砂带。砂带主要用于工件定厚、尺寸校准和提高材料的表面质量。此外,木材砂带磨削有其自身特点:一方面,相较于木材磨削中广泛应用的普通静电植砂(多为刚玉和碳化硅)砂带,堆积磨料砂带和金字塔形砂带等新型磨具具有砂带寿命长、材料去除率高及表面质量好等优势,但是,木材加工领域的经济效益远低于金属加工领域,较高的磨具产品价格限制了其在木材砂带磨削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相较于金属与陶瓷材料,木材具有孔隙结构、纤维结构等生物特性,其自身的生物性不平度使得木材磨削表面粗糙度要求没有金属那么高,而现有的大多数砂带上均植布单一粒度的磨粒,在对木材及其制品进行表面磨削处理时,一般涵盖粗砂、精磨、抛光工序。现阶段,木材加工企业在砂光工段通常采用具有多组砂架的砂光机完成砂光作业,并在作业过程中,工件依次通过各磨头,其中,各个磨头上装载不同目数的砂带。
由此可见,现有的砂带不仅存在成本高的问题,而且功能单一,需要采用不同目数砂带的组合,才能最终实现既定的材料去除以及达到预期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此外,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各个砂架上的砂带,并调节其张紧力,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而且多个磨头组成的砂架结构复杂,维修困难,在工作中存在动力消耗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粒度砂带及其制备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的砂带成本高、功能单一,需要采用不同目数砂带的组合,才能实现对木材表面精磨和抛光的问题,并用于简化具有多组砂架的砂光机结构,避免在作业过程中频繁更换和张紧砂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动力消耗。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在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粒度砂带,包括基体、粘结层和磨料层,所述粘结层设置在所述基体上,所述磨料层设置在所述粘结层上;所述磨料层包括多个砂磨区;各个所述砂磨区的磨粒的磨削端处于同一基准高度;每个所述砂磨区设置同一粒度的磨粒,各个所述砂磨区磨粒的粒度沿着砂带的长边方向呈梯度变化。
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砂磨区包括沿着砂带的长边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砂磨区、第二砂磨区和第三砂磨区;所述第一砂磨区、所述第二砂磨区、所述第三砂磨区磨粒的粒度依次减小。
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砂磨区的磨粒尺寸为46~80目,所述第二砂磨区的磨粒尺寸为100~180目,所述第三砂磨区的磨粒尺寸为200~4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37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