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花生黑种皮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AhyBscc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94602.6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8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赵传志;王兴军;赵钰涵;马俊杰;侯蕾;厉广辉;夏晗;赵术珍;李膨呈;李长生;李爱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张海青 |
地址: | 250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花生 种皮 紧密 连锁 分子 标记 ahybscc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花生黑种皮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AhyBscc,分子标记AhyBscc的特异性引物对,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述。还公开了利用该分子标记AhyBscc鉴定花生种皮颜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提取花生种子或者叶片DNA;步骤2:采用特异性引物对对所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步骤3:所得扩增产物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若出现330bp大小的特征条带,则判定待测花生材料下代种子为黑种皮。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并且应用到花生分子育种和品质改良中,可以实现基因的精细定位、分离与克隆,有助于提高筛选黑花生的效率,快速提供大量花生新品种的种质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与花生黑种皮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AhyBscc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7000万亩左右,产量约1700万吨。花生富含脂肪酸、蛋白质,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E,还富含白藜芦醇等功能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民间称为“长生果”(Zhao et al.,2012)。花生的种皮颜色以粉红色和红色为主,黑色(或深紫色)种皮的花生品种较少。黑花生种皮富含丰富的天然色素,特别是花青素,花青素具有抑制自由基、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效(张瑜芳,2003)。近年来,由于种皮颜色的特殊性、营养成分丰富以及大量媒体报道等原因,黑花生的市场需求正在不断增加。然而,现有的黑种皮花生品种较少,而且和常规品种相比产量偏低(孙奇泽,2015;李朝霞等,2016),难以大面积推广。因此,提高黑花生品种的产量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根本途径。
和其他很多植物一样,花生的种皮是也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种皮颜色由母体的基因型决定。和其他性状相比,种皮颜色要在隔代才能显现,例如,粉红种皮做母本与黑花生父本进行杂交,F1种皮是粉红色的,F2种皮是淡黑(双亲中间型)的,F3种皮才出现性状分离。这一特性使得传统育种手段培育黑种皮花生品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基因型鉴定为主,对于黑种皮性状来说,通过切去种子的部分子叶,检测子叶的基因型可以提前确定下一代收获材料的种皮颜色,能够加速黑花生新品种培育的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国内外对黑种花生的研究多集中在种皮色素提取和色素稳定性等方面,关于花生黑种皮遗传的研究相对较少。上世纪80年代,美国佐治亚大学的研究认为,花生紫色种皮颜色受单基因控制(Branch,1985)。随后利用紫色种皮材料(PI331334)作为共同亲本分别与不同种皮颜色的花生材料进行杂交,遗传分析表明,花生紫色种皮对粉红种皮不完全显性,并再次证明花生紫色种皮是由基因控制的(Branch,2001)。洪彦彬等(2007)利用深紫色花生品种珍珠黑与粉红色花生品种粤油13进行杂交,对F1、F2和F3的表型分析结果也表明花生深紫色种皮颜色受一对不完全显性主效基因控制。最近,Zhao等(2019)利用QTL-seq的方法,将控制花生黑种皮颜色的基因锁定在10号染色体。上述研究为花生黑种皮基因的鉴定及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并且相关研究也开发了部分与花生黑种皮连锁的SSR或者SNP标记,由于这些标记与种皮颜色基因连锁程度不高,或者检测程度繁琐等原因,造成这些标记难以准确快捷的应用到花生遗传和育种研究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与花生黑种皮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AhyBscc,该分子标记能够鉴定黑色种皮花生。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与花生黑种皮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AhyBscc鉴定花生种皮颜色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操作,缩短鉴定黑种皮花生的时间,有利于提高育种效率。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与花生黑种皮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AhyBscc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于花生分子育种及品质改良中,利于快速得到新的种质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46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