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桥总成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95142.9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7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星;廖世玉;黄毅;刘向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16 | 分类号: | B60K17/16;B60B3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吴国栋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总成 车辆 | ||
1.一种车桥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总成(1),包括壳体(13)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3)内部的电机定子(12)和电机转子(11);
差速器总成(2),安装在所述电机转子(11)的内部,并能够随着所述电机转子(11)的转动而同轴转动;以及
半轴(4),所述半轴(4)一端与所述差速器总成(2)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至车轮;
其中,所述差速器总成(2)的输出端、半轴(4)和所述车轮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总成(2)包括差速器外壳(21)、差速行星锥齿轮(22)和差速输出锥齿轮(23);所述差速行星锥齿轮(22)可枢转地与所述差速器外壳(21)连接;所述差速行星锥齿轮(22)和所述差速输出锥齿轮(23)啮合,且所述差速行星锥齿轮(22)的轴线和所述差速输出锥齿轮(23)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差速器外壳(21)随着所述电机转子(11)的转动而同轴转动;所述差速输出锥齿轮(22)、半轴(4)和所述车轮同轴设置;
所述电机转子(11)的内部形成有空腔(110),所述差速器外壳(21)的外壁形成有第一卡接部(211),所述空腔(110)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卡接部(111),所述第一卡接(211)部和第二卡接部(111)相互周向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桥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接部(21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211)沿所述差速器外壳(21)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卡接部(11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卡接部(111)沿所述空腔(110)的内壁周向间隔设置;
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211)和多个所述第二卡接部(111)一一对应地相互周向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211)形成为所述差速器外壳(21)的外壁径向向内凹陷的结构,所述第二卡接部(111)形成为所述空腔(110)的内壁径向向内凸起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桥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沿径向延伸的方向,所述第一卡接部(211)和所述第二卡接部(111)的垂直于径向的宽度恒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桥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减速器总成(3),所述第一减速器总成(3)的输入端与所述差速器总成(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减速器总成(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半轴(4)与所述车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轴(4)与所述车轮(8)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减速器总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桥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桥壳总成(7),所述桥壳总成(7)包括:
连接部(71),用于与所述壳体(13)相连接,所述连接部(71)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减速器总成(3)的容置腔(710);以及
半轴套管(72),用于容纳所述半轴(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壳总成(7)设置有用于安装悬挂的悬挂安装座(7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壳总成(7)设置有用于安装制动总成的制动总成安装座(74)。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3)上开设有线束接口(14),以使所述电机总成(1)内部的线束能够穿过所述线束接口(14)与外部设备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桥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挡环(6),所述密封挡环(6)封堵在所述电机转子(11)轴向的两端。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桥总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514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方位旅行时差异的裂缝预测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从碳四原料制备丙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