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杨桃酵素的发酵方法及发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95159.4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3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陈柏桦;郑琪琪;李瑞婷;李羽;桂梅英;刘家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工商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33/00 | 分类号: | A23L33/00;C12M1/06;C12M1/00 |
代理公司: | 11369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程丽娜 |
地址: | 51085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杨桃 酵素 混合料 发酵过程 过量酒精 发酵料 发酵 白砂糖 蒸馏水 预处理 可溶性固形物 植物乳酸杆菌 自由基清除 充气作业 发酵条件 发酵装置 接种发酵 密封发酵 重量份 最大化 灭菌 混匀 菌种 去除 优选 制备 过滤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桃酵素的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数计,将预处理的杨桃和白砂糖分别加入一定量蒸馏水中混匀获得混合料Ⅰ;向混合料Ⅰ中接种发酵菌种后混合均匀制得混合料Ⅱ,之后密封发酵4‑5天获得发酵料;将发酵料过滤和灭菌后获得杨桃酵素。本发明提供的杨桃酵素的发酵方法,优选最合适的发酵条件及各物料比例,在短时间内制备获得营养丰富杨桃酵素。本发明还提供了特有的杨桃酵素的发酵装置,以配合杨桃酵素发酵过程,适时适量的充分搅拌充气作业,去除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过量酒精,消除过量酒精对植物乳酸杆菌的抑制作用,以促进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最大化,并辅助有效提高杨桃酵素的自由基清除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酵素发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杨桃酵素的发酵方法及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酵素是一种以一种或者多种果蔬为原料,经多种益生菌通过长时间发酵的功能性产品。植物酵素包含了植物本身的有效成分,经过微生物长时间的发酵,部分难以利用或无法利用的物质被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及一些小分子成分能更好的被机体吸收和利用。
杨桃,又名五敛子,阳桃,洋桃,属酢浆草科,五敛子属植物。是一种盛产于热带或者亚热带的植物。杨桃果实营养丰富,含糖量十分丰富,包括蔗糖、果糖、葡萄糖,还有苹果酸、柠檬酸、草酸等有机酸并且富含大量的VC、VB2维生素以及钾、镁、磷等矿物质,能够促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能够减少人体机体对脂肪的吸收,因此起着降低血脂,胆固醇的作用,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更是有着预防的效果。
由于不同的果蔬质构均存在一定差异,多种果蔬混合制备的酵素,由于发酵条件单一的限制,并不能够充分释放多种果蔬中的营养,或者由于发酵时间过长,反而加剧其中部分果蔬的营养流失,造成果蔬资源的浪费。而现有单一果蔬酵素发酵中,极少以杨桃为发酵原料制备酵素,没有提供更合适的杨桃单一原料的酵素发酵方法,同样造成杨桃的浪费。
综上,亟待提供一种杨桃酵素的发酵方法,充分利用杨桃中的营养成分,同时丰富市场上的酵素种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杨桃酵素发酵方法,杨桃酵素发酵过程中,促使杨桃中的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物质逐渐被降解成容易吸收的氨基酸、肽类、寡糖、单糖等小分子组分,保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最大化,并有效提高杨桃酵素的自由基清除率。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杨桃酵素的发酵装置,以配合杨桃酵素发酵过程,适时适量的充分搅拌充气作业,去除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过量酒精,消除过量酒精对植物乳酸杆菌的抑制作用。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杨桃酵素的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重量份数计,将预处理的2-3份杨桃和1份白砂糖分别加入10份蒸馏水中混匀获得混合料Ⅰ;其中,预处理过程具体为:挑选成熟的无病害的杨桃,去边、去核、高温水烫漂灭菌处理;
步骤二、向混合料Ⅰ中接种发酵菌种后混合均匀制得混合料Ⅱ,之后密封发酵4-5天获得发酵料,所述发酵菌种包括按重量比为1:2-1:3的梅山酵母和植物乳酸杆菌,发酵菌种接种量占混合料Ⅱ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3%,发酵温度为28-30℃;
其中,在密封发酵过程中还包括以下间歇充气和放气过程,具体如下:
1)第一次放气:自发酵开始,持续发酵24-26h后开启放气阀进行第一次放气;
2)第二次放气:自第一次放气结束后,再持续发酵22-24h后进行第二次放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工商学院,未经广州工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51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