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模态光声/超声成像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评分系统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95355.1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3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杨萌;姜玉新;赵辰阳;王迁;李建初;齐振红;苏娜;王铭;陶茜葸;刘思锐;张睿;唐天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11743 北京慧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吉海莲;鲍晓芳 |
地址: | 1007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声 多模态 类风湿性关节炎 超声 超声成像 评分系统 关节 活动性 超声成像系统 图像信息采集 多模态系统 双模态成像 超声探头 传统超声 患者疾病 计算过程 临床数据 临床医师 使用习惯 图像信息 血氧信息 体外 应用 采集 评估 推行 分析 | ||
多模态光声/超声成像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评分系统及应用,包括如下步骤,包括如下步骤,多模态光声/超声成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评分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光声/超声双模态成像通过体外形式对关节进行图像信息采集;(2)分析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和临床数据进行多模态光声/超声评分;(3)依据多模态光声/超声评分并结合局部血氧信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性进行判断。本发明首次将的多模态光声/超声成像系统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评价,优势在于能够该多模态系统采用手持光声/超声探头,符合临床医师使用习惯,与国际最新传统超声评估关节选取方式保持一致,实施过程及计算过程均简便易行,利于临床实施推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模态光声/超声成像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评分系统及应用。
背景技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炎为标志的慢性、炎症性、全身系统性疾病,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生,发病高峰年龄约50 岁左右,女性多发。中国RA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RA患者大多初诊即表现较严重的临床症状,疾病后期可发生严重骨关节结构破坏,导致患者残疾、生活无法自理,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并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负担。早期诊断、治疗并预防RA复发进展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RA主要影像学诊断方式包括X线、MRI及高频超声,其中X线检查对早期滑膜及骨病变不敏感,早期诊断作用不大;磁共振成像(MRI) 虽可清晰呈现关节内结构与软组织病变,但费用昂贵,成像耗时,不适宜作为常规检查;高频超声以其无创、无辐射、便捷、高性价比、患者依从性好等应用优势,近年来在RA诊疗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高频灰阶超声可评估关节局部滑膜增厚、关节积液、骨质破坏、腱鞘炎等征象,能量多普勒超声可评估增厚炎性病灶内血流以判断炎症活动程度。高频灰阶和能量多普勒超声目前被EULAR指南推广作为RA辅助诊断的常规影像学手段。并且较多研究表明超声在RA早期诊断、疾病活动度评价、治疗随访、疗效评估和复发预测等多个诊疗环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然而RA的关节超声评估现阶段仍存在多方面缺陷。首先,超声成像及诊断操作者主观依赖性强,目前尚缺乏RA超声诊断的规范化成像及评分标准。其次,常规超声成像对早期病变及微小新生血管的分辨能力仍有不足,难以对疾病进行精确评估。有部分研究表明,能量多普勒超声并不能准确预测RA患者的治疗反应及复发风险,其在RA疾病管理中的作用尚值得商榷。因此,在超声成像的基础上,探索更加精确敏感的关节影像学检查,并建立标准化成像和评价方案,将对RA的临床诊疗流程改进有较大的裨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53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