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容器铝壳自动化生产线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96324.8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7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钱江明;钱宗建;顾志军;周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新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10 | 分类号: | H01G2/10;B21D2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杨金贤 |
地址: | 226363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器 自动化 生产线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器铝壳自动化生产线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加热上料,将铝壳毛坯使用热处理炉加热至200‑230摄氏度时,取出并放置在托盘中空置1‑2min。本发明中,电容器铝壳采用上料‑冲压‑切口‑防爆‑去应力‑清洗的加工工艺,其中,在上料工序中,对铝壳毛坯进行预热,由此便于在冲压工序中冲压成型,减小变形应力,在防爆工序中,向铝壳内嵌套环氧树脂材质的防爆层,进一步提高防爆效果,去应力工序中,对嵌套防爆层的铝壳进行450‑490摄氏度的去应力退火,由此可大大降低铝壳的内部应力,避免后续使用过程出现变形的情况,同时使其表面生成一定厚度的氧化层,进而提高铝壳的防爆等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铝壳的加工制造领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器铝壳自动化生产线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电容器铝壳的加工,工艺过程一般为:冲压,然后切口,然后打防爆槽,最后切口处打磨这四道工艺。
目前,由于电容器对防爆的要求等级较高,而现有的加工工艺通过在壳体上采用打防爆槽来提升防爆等级,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防爆等级,但是防爆等级较低,电容器铝壳在冲压和切口及打防爆槽的加工过程中,壳体内部存在较大的应力,壳体在使用过程中,频繁的进行热障冷缩,由此由于内部存在应力,容易在壳体表层出现裂纹,进而加速壳体的老化,进而降低防爆等级。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器铝壳自动化生产线加工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电容器铝壳加工工艺难以满足铝壳防爆等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容器铝壳自动化生产线加工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容器铝壳自动化生产线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加热上料,将铝壳毛坯使用热处理炉加热至200-230摄氏度时,取出并放置在托盘中空置 1-2min;
步骤二、冲压,使用冲压设备将步骤一中的铝壳毛坯进行一次冲压成型,并保压2-3min,然后进行常温水接触式冷却,并持续0.5-1min,脱模出料;
步骤三、切口,将步骤二中成型的半成品铝壳坯料进行切口,清除口部多余的物料,并打磨;
步骤四、防爆,在步骤三中成型的铝壳内嵌套防爆层,防爆层厚度为1-2mm;
步骤五、去应力、将步骤四中的产物转移至加热炉中,重新加热至450-490摄氏度时,进行炉冷;
步骤六、清洗、将步骤五中冷却完成的产品放入清洗槽中进行浸泡和冲洗,冲洗完成后进行自然晾干。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步骤一中,将铝壳毛坯使用热处理炉加热至200摄氏度,并取出空置1min。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步骤二中,在23-30的室温环境中进行冲压操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步骤二中,保压2min,常温水接触式冷却,并持续0.5min。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防爆层为环氧树脂,防爆层厚度为2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步骤五中,重新加热至490摄氏度时,进行炉冷。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新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新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63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