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体式多路延时起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97651.5 | 申请日: | 2019-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5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杨贵丽;刘强;纪冲;杨力;高振儒;钟明寿;李兴华;程良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D1/05 | 分类号: | F42D1/05;F42D1/045 |
代理公司: | 37224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2100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电路 充电单元 依次串联 电路 延时控制电路 储能电路 升压电路 阻性元件 释能 毫秒延期雷管 微差爆破技术 二极管 爆破网路 电源开关 电子雷管 多路延时 起爆系统 升压装置 分体式 电容 段数 电源 | ||
1.分体式多路延时起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升压电路、储能电路、执行电路、延时控制电路和释能电路;其中,
升压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电源、升压装置和电源开关;
储能电路包括若干充电单元,各充电单元均包括依次串联的一个第一阻性元件、一个二极管、一个储能元件;各充电单元的第一阻性元件端通过第一连接线相连,各充电单元的储能元件端通过第二连接线相连,使各充电单元相并联组成并联电路,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分别通过一第一长距离线路与升压装置的正极、负极相连;至少一个第一长距离线路上设有第三开关;
执行电路包括与充电单元数量相同的执行单元,各执行单元包括依次串联的一爆破网路、一执行开关,各执行单元分别与一充电单元的储能元件相并联;爆破网路与储能元件和执行开关之间的线路为第四长距离线路;所述爆破网路为一个电雷管,或若干电雷管并联组成的雷管组合,或若干电雷管串联组成的雷管组合;
释能电路包括与充电单元数量相同的第二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一端与各充电单元线路上二极管与储能元件之间位置通过线路相连,各第二阻性元件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线相连,第三连接线通过第二长距离线路与升压装置的负极相连;第二长距离线路上设有第五开关;
延时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第三控制电路、第四控制电路、第五控制电路;
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二电源、降压装置、第一开关、单片机;第二电源、降压装置、第一开关相串联组成回路;降压装置的正极通过线路与单片机的VCC端相连,降压装置的负极通过线路与单片机的GND端相连,各执行开关的触发端通过线路分别与单片机的一输出端相连,单片机用于控制各执行开关的延时导通;
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三阻性元件,第三阻性元件通过线路连接在单片机的A1端和单片机的GND端之间;
第三控制电路包括第四阻性元件,第四阻性元件通过线路连接在单片机的A2端和单片机的GND端之间;
第四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开关,单片机的A2端与单片机(2)的3V3端之间通过线路相连,第二开关设置在所述线路上;
第五控制电路包括第四开关,第四开关的两端分别通过两第三长距离线路与单片机的3V3端、A1端相连;
各充电单元的与升压装置的负极相连端通过线路与单片机的GND端相连;
第一电源、电源开关、升压装置、第五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设置在距离爆点较远的远端电路板上;除设置在远端电路板上的元器件、爆破网路外,分体式多路延时起爆系统中其余的元器件均设置在近端电路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多路延时起爆系统,其特征在于:单片机的一个不与执行开关相连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GND端之间通过线路相连且所述线路上设有发光二极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多路延时起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长距离线路、第二长距离线路、第三长距离线路的长度均不小于200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多路延时起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四长距离线路的长度为10~30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多路延时起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元件为带极性的电容;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第三阻性元件、第四阻性元件为电阻;升压装置为升压变压器或升压电路模块;降压装置为降压变压器或降压电路模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多路延时起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执行开关为MOS管、大功率晶体管或晶闸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多路延时起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为干电池、汽车蓄电池或电容器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多路延时起爆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源开关和第一开关为带自锁功能的开关,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为可取下的钥匙开关,第三开关、第五开关为不带自锁功能的开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多路延时起爆系统,其特征在于:电雷管为灼热桥丝式瞬发电雷管或半导体桥式瞬发电雷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765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