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99032.X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7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1/00 | 分类号: | H04N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怡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3 | 代理人: | 迟军;李艳丽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息处理 设备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所述信息处理设备至少切换到第一电力状态和第二电力状态。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输出单元,其被构造为输出操作停止信号;装置,其被构造为接收操作停止信号并基于操作停止信号切换到操作停止状态、并在未输入操作停止信号的条件下切换到比操作停止状态消耗更少电力的省电模式。所述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信号控制单元,其被构造为,当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切换到第二电力状态时,控制操作停止信号不被输入到所述装置;以及重启单元,其被构造为重启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当重启单元重启所述信息处理设备时,信号控制单元控制操作停止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如下装置的信息处理设备,该装置被构造为,基于操作停止信号(复位信号)进入操作停止状态(复位状态),并至少在未输入操作停止信号的条件下,从操作停止状态切换到比操作停止状态消耗更少电力的省电模式。
背景技术
对于诸如打印机、扫描器、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话等的信息处理设备,存在如下需求:即使在省电状态下,也进一步降低电力消耗。产生这种需求的原因包括:遵守各个国家的环境法规、降低终端用户承担的总运行成本以及延长电池驱动时间。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262659号公报中讨论的发明中,当计算机切换到省电状态时,南桥输出复位信号以停止南桥的外围设备的操作。由于由此停止了外围设备的各种操作,因此降低了外围设备的电力消耗。
即使没有输入复位信号,某些外围设备也会自动切换到省电模式。例如,嵌入式多媒体卡(eMMC,embedded Multi-Media Card)允许通过至少在没有输入复位信号的条件下切断给eMMC自身内部的一部分的电力,来降低电力消耗。
当信息处理设备切换到省电状态时,外围设备的主机(中央处理单元(CPU))通常向外围设备输出复位信号。然后将复位信号输入到外围设备。外围设备进入操作停止状态,从而降低了外围设备的电力消耗。
如上所述,在省电模式下,eMMC的电力消耗小于在复位信号所引起的操作停止状态下的电力消耗。换句话说,当信息处理设备切换到省电状态时,复位信号被输入到诸如eMMC的外围设备,并且操作切换到操作停止状态。结果,电力消耗高于在eMMC切换到省电模式的情况下的电力消耗。为了解决该问题,存在一种技术,该技术提供一种屏蔽电路,以防止在信息处理设备切换到省电状态时向外围设备输入复位信号。
还存在一种通过检测诸如CPU等的设备的故障来重启信息处理设备的技术。如果在屏蔽电路正在屏蔽至eMMC的复位信号的同时,作为复位信号源的设备发生故障,则重启信息处理设备。然而,在该重启期间,屏蔽电路正在屏蔽至eMMC的复位信号,使得没有复位信号被输入到eMMC。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包括被构造为屏蔽要向诸如eMMC的设备输出的操作停止信号的单元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当重启信息处理设备时,该单元控制操作停止信号输入到诸如eMMC的设备。
信息处理设备至少切换到第一电力状态和比第一电力状态消耗更少电力的第二电力状态。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输出单元,其被构造为输出操作停止信号;装置,其被构造为接收从输出单元输出的操作停止信号、并至少在未输入操作停止信号的条件下切换到比操作停止状态消耗更少电力的省电模式。所述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信号控制单元,其被构造为,当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切换到第二电力状态时,控制操作停止信号不被输入到所述装置;以及重启单元,其被构造为基于指定条件重启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当重启单元重启所述信息处理设备时,信号控制单元控制操作停止信号被输入到所述装置。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硬件构造的图。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电源系统的图。
图3是当图像形成设备切换到省电状态时各个信号的时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90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