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判别冷媒三通阀调节死区及自动跳过死区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99296.5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6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原志锋;林德君;徐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84 | 分类号: | F24F11/84;F24F11/61;F24F1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动力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75 | 代理人: | 梁艳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判别 冷媒 三通阀 调节 死区 跳过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判别冷媒三通阀调节死区及自动跳过死区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自动判别冷媒三通阀调节死区的方法包括:在连续增调冷媒三通阀的过程中,分别检测出调节死区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将介于该下限值和上限值之间的区域确定为冷媒三通阀的调节死区。所述冷媒三通阀自动跳过调节死区的控制方法包括:在调节冷媒三通阀的过程中,当冷媒三通阀的开度增大调节时,其输出开度处于调节死区内则调节至调节死区的开度上限值;当冷媒三通阀的开度减小调节时,其输出开度处于调节死区内则调节至调节死区的开度下限值。该方法基于上述已经找出的调节死区调控该冷媒三通阀,可避免出现被控参数调节滞后的问题,调控反应速度快,调控精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判别冷媒三通阀调节死区及自动跳过死区的控制方法,属于空调调控领域。
背景技术
空调机组工作过程中,在使用冷媒三通阀调节两个冷凝器的通路开度的大小以达到调节空调机组再热量目的应用场景下,由于冷媒管道设计及冷媒三通阀本身特性等问题,导致冷媒三通阀存在一个调节死区,在这个调节死区对应的开度范围内,空调机组的再热量是不变的,导致空调机组的出风温度不会随着冷媒三通阀开度的变化而变化。目前对冷媒三通阀的调节没有考虑到此调节死区的存在,当冷媒三通阀处于该调节死区时,会出现被控参数调节滞后的问题,这问题的出现导致空调机组不能满足一些对温湿度参数要求比较高,反应速度比较快的工艺场合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判别冷媒三通阀调节死区及自动跳过死区的控制方法,首先,该方法包括用于自动找出调节死区,具有步骤简单、精准度高的优点;其次,该方法还包括基于已经上述找出的调节死区调控该冷媒三通阀,可避免出现被控参数调节滞后的问题,调控反应速度快,调控精准。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自动判别冷媒三通阀调节死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连续增调冷媒三通阀的过程中,分别检测出调节死区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将介于该下限值和上限值之间的区域确定为冷媒三通阀的调节死区,其中,
设置一个周期检测时间t,记录每个周期初始时刻对应的冷凝器出风温度Tt和冷媒三通阀开度KDt,
当第一次检测到连续三个周期内冷凝器出风温度Tt的增量均小于设定值ΔT1时,则确定该连续三个周期中的第一个周期的初始时刻对应的冷媒三通阀开度KDt为调节死区的下限值;
在调节死区的下限值之后,当第一次检测到连续三个检测周期内冷凝器出风温度Tt的增量均大于设定值ΔT2时,则确定该连续三个周期中的第一个周期的初始时刻对应的冷媒三通阀的开度KDt为调节死区的上限值。
进一步地,所述连续增调冷媒三通阀的过程为冷媒三通阀开度从0%至100%匀速增加的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一个周期检测时间t设为3~10秒。
进一步地,所述设定值ΔT1为0.1~0.5℃。
进一步地,所述设定值ΔT2为0.1~0.5℃。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冷媒三通阀自动跳过调节死区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调节冷媒三通阀的过程中,当冷媒三通阀的开度增大调节时,若预设的冷媒三通阀输出开度处于调节死区内,则将冷媒三通阀输出开度调节至调节死区的开度上限值;当冷媒三通阀的开度减小调节时,若预设的冷媒三通阀输出开度处于调节死区内,则将冷媒三通阀输出开度调节至调节死区的开度下限值;所述调节死区的开度上限值及下限值是采用如上所述的方法获得的。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冷媒三通阀输出开度处于调节死区内包括预设的冷媒三通阀输出开度大于或等于调节死区的开度下限值且小于或等于调节死区的开度上限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92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极板挂网复合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转移大面积二维材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