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冷热泵系统的自适应除霜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99864.1 | 申请日: | 201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6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商萍君;朱倩;陈利军;陈武;王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5B49/02 | 分类号: | F25B49/02;F25D21/00 |
代理公司: | 32263 无锡万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翀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霜 除霜循环 除霜周期 风冷热泵系统 技术方案要点 修正 温湿度变化 差值设定 除霜控制 范围确定 范围设定 控制参数 时间区间 时间设定 所属区间 变步长 自适应 自修正 翅片 记录 退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冷热泵系统的自适应除霜控制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设定四个控制参数,①除霜时间设定值,②进入除霜循环的温度差值设定值,③退出除霜循环的翅片温度的设定值,④两次除霜循环的间隔时间(除霜周期)的设定值,比较实际除霜时间和设定除霜时间,记录每一次的实际的除霜时间和除霜时间的设定值的比值,根据比值范围设定区间,根据所属区间范围确定除霜间隔时间,除霜时间以两次作为一个修正区间,根据当前次数及上一次数所记录的两次除霜时间区间,调整除霜间隔时间的设定值,不断修正除霜周期,使其成为具有自修正变步长的自动适应环境温湿度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霜控制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风冷热泵系统的自适应除霜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系统在制冷或制热时,都有可能产生结霜现象,如在结霜后除霜不及时,就会影响制冷系统或制热系统的使用。
制冷结霜一般位于室内机的蒸发器,当制冷时,室外机散热,室内机吸热,蒸发器的目的是吸收热量(降温),而吸收热量需要有空气的流通,利用空气的传导带走热量,当空气流通量不足,蒸发器就会结霜,而空气不足的原因往往在于滤网没有清洗或蒸发器的散热片没有清洗,阻碍了空气流动。
制热结霜一般位于室外机的蒸发器上,当制热模式开启时,室外机吸热,室内机散热,一般制热模式的启动,室外温度都是在十度以下,室外温度低,室外机还需要吸收热量时,蒸发器本体温度会降到0度以下,周围的水分(类似制冷时的除湿)很快的就会凝结成霜。
如若出现除霜不及时的情况,则会出现严重影响系统正常运作的情况,①堵塞翅片间通道,增加空气流动阻力;②增加换热器热阻,换热能力下降;③蒸发温度下降,能效比降低,系统运行性能恶化,直到不能正常工作。
也正是因为考虑到结霜对系统运行的不利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试验了许多能够自动除霜的控制方法,以下是曾经和目前正被使用的几种控制方案:
(一)定时除霜法:这是早期采用的方法,为防止蒸发器严重结霜影响空调器的工作性能。在设定时间时往往考虑了最恶劣的环境条件,因此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必然产生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二)时间-温度控制法: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在时间量的基础上考虑了温度量,比单纯的时间法有进步,部分的考虑了空调器室外工作环境的影响,但仍不能正确反映结霜对空调器性能的影响,会出现不必要的除霜运作,也会在需要除霜时而不发除霜信号。
(三)蒸发温度与大气温度差除霜控制法:在蒸发器表面结霜严重时,蒸发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会加大,根据这一变化来控制除霜反映了结霜后空调器工作特性产生的影响,但仅根据一个量的变化进行判断也会有误动作产生
(四)在蒸发器表面结霜严重时,冷凝温度会降低,根据冷凝温度的变化和制热运行的时间来控制除霜反映了结霜对空调器工作特性的影响,但仅根据一个量的变化进行判断只是实验室条件下最简单的一种情况,而实际使用过程中冷凝温度的变化,不仅仅受到蒸发器结霜的影响,还受到室内、外环境温度的影响,室内机风速、辅助电加热、卸载、温控停机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不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也会出现霜厚不除霜或无霜不除霜的现象。
但是目前市面上普遍使用的自动除霜系统均不够稳定,误差较大,对机组运行时的稳定性不能起到保障作用,除霜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制冷/制热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整套设备的工作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风冷热泵系统的自适应除霜控制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98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